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观点     
《改革与开放》2013,(9):100-100
新型城镇化应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向西开放高地,新疆中小城市需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库尔勒、昌吉可带动新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能力、有条件成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相对于辽宁、吉林而言比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章探讨了这一状况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发现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进而剖析其成因,分析金融需求的特征,并据此特征提出加大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加快城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近年来,城镇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国的城镇化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城镇化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的过程;二是城镇化以地方政府推动型为重点,区域城镇化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城镇化的这两种不良倾向,加剧了农业和农村的资源流失,导致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鉴于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要以加快制度创新为关键,注意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科学处理加快改革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新"更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核心"的内涵式城镇化。如何在国家大的战略背景下兼顾少数民族固有的民族特质传承,构建适宜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试图从资源维度、环境维度、产业维度、文化维度、多维度综合等视角展开探析,寻找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目标,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环境问题的恶化,于是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达到1.35%,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社会变迁以及相关的大量问题。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更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具体部署,“新型城镇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将来实现了高度城镇化,仍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不可偏废,要协调推进,“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城镇化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黑龙江省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率、资本、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程度,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由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时期,由数量型的城镇化向质置型城镇化的历史性飞跃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3,(6):10-11
高盛投资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城镇化是目前中国政府努力推动的一个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暂且不谈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否会带来一些额外风险,先给定政府要推动城镇化,并立足于此,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如果量化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究竟是城镇化会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同时,从提高认识,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中西部工业化的步伐等方面探讨了加快我国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极大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总结近些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揭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手齐抓、统一城乡间相关制度政策、发挥县城带动农村和中心城市的纽带作用等方面探索发展路径,以期更快的推进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城镇化现状,思考与探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并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指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迫切性和路径方向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基于各地区产业集群优势,走新型工业化、产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城镇化产业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殷浩清  蒙柳 《中国经贸》2014,(10):116-117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诸如城镇化建设市场主体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建设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城镇化推进的效率,要想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关系和利益关系以及要解决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法制保障,尤其赋予经济法保障更为有效。经济法体系中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正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较快,在2009年我国进入了城镇化的加速期。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对传统的城镇化进行变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文章提出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并不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他们的农业生产很容易彻底的变成个体的小农行为,很难抵御市场风险。而在城市中寻找商机的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明捷  吴燕  张静 《北方经济》2012,(13):62-63
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007年我国地方经济出现的几大问题之一也包括城镇化发展过快的问题。但是,当前对城镇化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没有离开城镇化建设的意义这一主题,或者是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论述,本文试图避开这些话题直接探讨如何进行城镇化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新时期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也是新时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也要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步伐,扫除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201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加8274万人,增长1.7%。从城镇化的构成来分析,农民工是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必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西方的城镇化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而我国的城镇化背景是城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政策下的“二元结构”,是基于城乡差距基础上的“推一拉”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