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工业能源固定投资、以及森林面积的覆盖率对安徽低碳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一致。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加快安徽省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制约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低碳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文章分别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外延、应用模式以及政府干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发现,现存成果注重单一因素的研究,对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缺乏综合性,且一直存在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已经被看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否定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即在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双重约束下实现经济健康的发展,实现代价最小的经济增长。本文从财税政策调整和配套机制建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入手,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从理论基础上分析财税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对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配套机制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志雄 《特区经济》2012,(6):231-233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较多问题,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仍然较低,以高能耗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并存,低碳经济的发展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金科技水平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为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淑华 《特区经济》2011,(5):267-268
我国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减少单位GDP能耗、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完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明确的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红 《中国经贸》2011,(14):16-17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能源和社会的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严重的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的目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本文在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方同强 《魅力中国》2011,(10):250-250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转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以“低碳”的方式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本文试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着手,探析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颖 《中国经贸》2014,(14):54-56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我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辽宁作为重工业和化工业为支柱、能源输入型省份,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此,本文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分析,确定其低碳经济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趋势,为现实发展低碳经济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碳预算是一项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财政制度创新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工具。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还不具备实施碳预算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实施碳预算会加重经济发展的成本负担。本文认为,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必须与国际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博弈进程相配合,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借鉴英国"碳预算方案"的整合效应和分解效应,将低碳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规划中,构建碳减排目标约束下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使财税制度安排契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宋雅杰 《特区经济》2010,(4):237-238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长远的指导战略,出台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既定目标。但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导致CO2排放总量同步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油气资源自给度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困难;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局限,只能作为化石能源有限的补充,这种能源利用现状制约着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同时也因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不恰当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已经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严重的恶性影响.人们开始寻找更健康、更节约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于是“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引导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可特续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仅研究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问题.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一些提高低碳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我国刻不容缓的现实压力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能源、环保和交通等问题。文章认为,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汽车设计和汽车产业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转型与创新。通过加大财税政策对优化汽车产业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完善能源动力网络和全力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汽车企业发展等措施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从人的经济价值提高的角度,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增长;环境服务和舒适需求要求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这类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陕西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低碳能源发展;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不断减少碳排放;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中的引导扶持作用;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促进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从人的经济价值提高的角度,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增长;环境服务和舒适需求要求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这类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