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好马”,就是企业拥有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经营管理或是专业技术方面具有优秀的技能,有的甚至是某个领域的“精英”,是企业的“能人”。这些人才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反过来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镣伤力。因此“好马搅群”的情况应该引起企业的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繁荣强大不再直接取决于自然资源、资金等硬件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依赖于知识以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拥有知识和才能的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谁拥有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主动权。从这一点来看,知识经济也就是“人才经济”。当前,国内外开发人才资源已成为热点,各地都十分注重实施人才战略,因此我们的工作思路要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要积极面对众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营销策划方案是企业博得知名度,获得高利润,取得好业绩,立足于这个时代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高量营销策划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3):3-13,F0004
目前企业人才开发亟需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人才开发“双轨制”导致企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企业人才开发“转型”特征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人才开发制度缺乏,不利于人才能力及价值的充分发挥。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建议:实施集聚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围绕国家关键产业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批企业精英人才;引导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企业人才结构;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5.
周滨 《浙江工商》2001,(1):24-2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企业不免发出“人才难觅”的感叹、识才、选才能否打破常规,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选到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将决定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十室之邑,必有俊士”、“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只有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且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出奇制胜,在人才竞争物过程中占得先机。下面介绍几种新颖的人才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人才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中国民营企业普遍短寿,其中最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育不出人才,导致企业人才匮乏。“新奥”是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也是一家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这与企业多年对人才的重视有着直接关系。无论是在人才引进还是人才培养上,新奥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该文正是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新奥是如何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木 《开放潮》2002,(2):11-13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众多的企业都认识到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国以才立,政以才洽,企以才兴。对此,已形成共识。笔者撰写本文,拟对“如何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课题,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9.
市场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落后,措施上的不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状况与非公经济的发展还很不相适应。主要反映在人才总量偏少,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般技术人员多,高、精、尖人才少(全省仅有一家非公有制企业聘用了一名院士);掌握一般技术的人员多,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多,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开拓市场的科技帅才较少。对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企业管理天才”的IBM的沃森。说过这么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人才现状却不容乐观,固有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保留困难。这种情形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企如何冲过生死攸关的"人才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问题,对民营科技企业来说,真可谓“人才兴,生意旺”。然而,它的“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诸多因素正在阻碍着它的发展。那么,真正有效的对策是什么呢?本期“特别策划”将会给民营科技企业的决策者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太仓市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文章重点关注太仓市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人才战略,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在研究分析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创新能力、人才政策等基础上,指出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太仓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期能为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人才开发、人才政策制定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6,(14):65-65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经济学家郎咸平再合适不过。“我们常常会以为,人才、创新才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不少企业登报打广告寻找人才。但在我看来,企业只要开始寻找人才。这种企业的未来基本上是悲观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在“创业与风险投资专题论坛”上再次语出惊人,他认为人才当然重要,资金和技术也很重要,但要真正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风险投资,靠的不是创新而是积累。  相似文献   

14.
《西部论丛》2006,(1):83-83
企业要保有黄金期,最雪要的就是“人才”。根据一些咨询专家的划分.公司领导人才大体分为四类表现型、行政型、创业型、整台型。所谓“表现型”是埋头苦干、有产能,能够提高公司效率的人,但他对公司的影响是属于短期操作式的。“行政型”领导者的公司则是依靠建立自动化、程序化的体系来提高公司的效率,也属干短期捶作式。“创业型”人才划具有远见,能著出未来二三年的新产品应用,是主动出击型,具有创意,  相似文献   

15.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之重,世所周知。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人才。“善于育人、善于用人,留住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与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是财富的“焦点”。对高科技企业而言,钱是赚不完的,真正的财富是人。因为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源于人力资源,人才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那么,世界高科技企业是如何实践“以人为本”、构筑具有趟强竞争力的人才平台的呢?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目前就企业人才开发现状与相关政策问题,对全国近1万家企业和6万名人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企业人才开发亟须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人才开发“双轨制”导致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二是企业人才开发“转型”特征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人才开发制度缺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从人才选聘角度进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兵儿 《南方经济》2004,(11):27-29
人才选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选聘成功与否是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从选聘角度入手,严把选聘关,重视“个人一组织匹配”,保持人才的个性特点与团队结构兼容,突出“真实职位预视”,推动职能部门参与招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人才背景调查,能够为企业日后减少人才流失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6,(113):1-11
我国各地在企业人才开发方面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的人才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人才利用效益、人才开发政策环境也是“东优西劣”;同时各地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做法也不同,东西部地区差距明显。建议西部较发达地区应创造政策优势、加强人才引进、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发展靠人才,此理谁都明白。问题是,一些人把眼光盯住自己“家族”,自己当董事长,亲戚朋友亦有重要职务,企业便成了经营者“家天下”。一些民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也有效仿的。改制后,企业“公”变“私”,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