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早在去年的"两会"上,就有多名人大代表在关注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说"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在政府采购中,国货为何屡屡碰壁?关键是一些政府部门‘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洋货并不是天然的好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日新月异,价格远远低于同样质量的国际品牌,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时,产品不论大小、价格不论高低,一律非洋货不购,这给国产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向国货打开大门并不是说政府采购一定要用国货,即使采购者对进口货因为种种原因有偏好,至少应该允许民族产品参与竞标。而现在,用人为手段在投标环节就为国货设置进入门槛,连起码的门面功夫都不肯做,可见这种"歧视"是何等的歧视!  相似文献   

2.
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在政府采购中,国货为何屡屡碰壁?关键是一些政府部门“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洋货并不是天然的好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日新月异,价格远远低于同样质量的国际品牌.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时,产品不论大小、价格不论高低,一律非洋货不购.这给国产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在政府采购中,国货为何屡屡碰壁?关键是一些政府部门“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洋货并不是天然的好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日新月异,价格远远低于同样质量的国际品牌,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  相似文献   

4.
《中国招标》2009,(25):4-6
不久前,一则“宝马入围政府采购名单”的新闻撩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这不单单是规范公车消费的问题,此事发生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更触动了公众正常的国货情结。“华晨宝马”到底是国货还是洋货的讨论,已成为业内及国货情结人士热议、争论的话题。如果国货标准不能厘清,国货优先必将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国货标准是国货采购的基石!我们似乎已看到了人们的期盼一  相似文献   

5.
冯君  李辉 《中国招标》2010,(21):3-6
《政府采购法》要求,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然而,"轻视国货"、"歧视国货"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很多国内企业生产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在投标中屡屡败北。"国货歧视"已经成为发展自主创新产品、振兴民族工业的一道无形瓶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歧视案例,一个不得不发人深省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国货歧视"到底还要走多远,究竟该如何破解"国货歧视"困局呢?  相似文献   

6.
一些采购单位之所以偏爱洋品牌,一是一些人有洋品牌崇拜或情绪,而看低国货;二是既然是政府采购.花的是“政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既然不花自己的钱.就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6,(15):58-59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显示,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的“蛋糕”越来越大,采购资金总额从1998年的31亿元飞速突破2005年的2927.6亿元,预计2006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0亿元。与此同时,很多人对政府采购中出现的“国货不敌洋货”的现象产生了很多忧虑。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慧:政府采购不能包治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政府采购事业经历了13年的成长后,有人说“政府采购市场是最规范的市场”,也有人说政府采购“没有履行好保护国货的作用”。中国政府采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为什么会时而出现争议?  相似文献   

9.
影响国货采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前国货的标准尚不够明确。经济已经全球化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也不一定都是国货。《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而国务院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规定。法律制度上的空白给采购行为带来了很多困扰。  相似文献   

10.
甘木 《中国报道》2007,(3):52-54
最近,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中封杀国货而只青睐洋品牌的事件是沸扬不止。之前,同样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北京市政府采购“微软”产品事件、河北省政府采购“思科”产品事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招标中公开指定采购欧、美、日原装进口空调产品事件、财政部数次败诉政府采购案……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制度中实行的“国内优先”的原则,即政府采购产品以“国货优先”,采购对象以“国内企业优先”,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扶持民族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购买国内企业的产品或重点购买国有企业的产品,来保护民族产业、支持国有企业,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人作为采购需求方期望采购到质量高、尽可能满足其使用需求的商品,但由此会提高政府采购价格。我国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采购价格,促进公共财政节支。因此,社会公众、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会通过其监督作用约束政府采购价格尽可能低。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采购人与社会公众监督管理部门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两方的博弈均衡结果,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是“花钱”制度的重大改革。政府采购已成为许多国家管理公共支出、调节经济运行、维护本国利益的基本制度的重要手段。我国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很快。上海前几年率先试点,现在全国已全面推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的《政府采购法》已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在明年通过实施。上海政府采购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很有成效,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政府采购包括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服务采购三个大的方面,本文仅就工程采购的特点和基本形态作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都在抱怨政府采购不支持国货,到底谁不让政府购买国货呢?本文力图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的细致分析,给出一些答案。限制进口规定太笼统《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虽然对购买进口货物的条件进行了规定,但由于“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这一条文不具体,在实际工作中较难把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5.
于洋 《辽宁经济》2001,(9):39-39
政府采购制度是各级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实施这项制度以来,不论在节减财政支出,强化公共财政管理,提高采购质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还是在遏制腐败,实现经济宏观调控运行等诸方面均成效斐然。被誉为“阳光交易”、“民心工程”的政府采购制度正逐步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随着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采购活动的增加,被人们相当看重的节支率呈下降趋势,产生了对政府采购制度还有没有实施的必要等一些模糊认识。单就其经济效益讲,政府采购虽属…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关人士指出政府采购要从定点向定价发展,这表明了人们对政府采购价格的关注,结合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的实践,定点采购、协议供货供应商及价格的产生大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因此,定点采购,协议供货从本质上讲仍然属招标采购,但这种定点,协议采购模式确实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但是单纯地搞定价采购也不可行,因为市场价格不断波动,少有一成不变。笔者认为,对于通用类货物采购项目试行“适时浮动价格控制”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7.
说到医院,业内人士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药品和医疗器械如今是洋货占主导地位。在医疗器械方面,高端市场是“西风压倒东风”。作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比作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宽大的“塔基”代表我国中小医院,其设备基本以国货居多;尖细的“塔尖”代表大型医院,尽管其数量不多,但是占据了大部分医疗器械资源,使用的基本是进口医疗器械,其中数十家“顶尖级”医院的设备被“洋货”垄断;余下“塔中间”的医院则成为中外产品争夺的“阵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招标》2010,(26):15-16
案例 某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就采购人所需的百余台台式电脑组织采购,中标结果公布后即遭到了参与谈判的供应商C公司的质疑:“在这次竞争性谈判活动中,我们的报价是最低的,为什么我们不是成交供应商?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中不是已经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去掉最低报价’吗?为什么我们会被去掉?”  相似文献   

19.
从 1999年第二届“国际周”起,“政府采购专场”就成为“国际周”的“保留内容,今年 5月 11日在国际会议中心仍然闪亮登场。  首次政府采购专场在“国际周”亮相是在 1999年,采购的品种有消防器材、医疗设备等。采购金额约 6000余万。并正式公布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第二届政府采购专场,北京市政府采购办提供了约 2亿元的采购清单,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本次采购无论是品种、金额还是参会代表的广泛性,都比第一届有很大提高。外地代表多于北京代表,显示了“国际周”国家级的特点。一些厂家纷纷向主办者表示,他们愿…  相似文献   

20.
淘汰战方略     
著名策划人余明阳先生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市场竞争主要是价格购买力,谁的价格便宜,谁就有竞争力。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入质量竞争,所以,当时进口产品尽管比国产产品价格高一倍,但由于质量好,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到了九十年代初,企业间产品质量差异越来越小,国货与“洋货”的质量差异亦在缩小。比如说,九十年代初的一次电视机质量评比竟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