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人事考试发展现状的阐述,提出标准化考场建设和运用是现阶段防控和打击考试作弊行为的有效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基于标准化考场条件,从保障人事考试安全出发,探究维护人事考试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危害高校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考试作弊意向量表对4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了355份有效数据,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与其所在年级、所学专业类别以及性别有所联系;考试作弊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有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可以比较有效地评估考试作弊意向及预测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3.
考风建设是各类学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地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成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作弊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男生更倾向于作弊。基础类型课程作弊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多采用夹带等低成本的方式实施作弊行为,同时学生作弊与监考老师是否严格监考关系较弱。针对这一分析结果,应改变学生对考评的认知,完善考试规章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等,以降低大学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商》2014,(48):209-209
刑法修正案(丸)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犯罪,本文从当下作弊事件屡屡发生的社会背景,作弊事件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事件查出后无法可依的司法现实等方面分析了完善考试作弊相关立法的必要『生,并对草案条文内容的理解与适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替考入刑的规定有违刑法的公平价值与谦抑原则,建议轻微的替考行为由行政法规调整,情节严重的替考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5.
《商》2016,(2)
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之前,对考试作弊行为多认定违法行为,以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予以惩戒,但收效甚微,远远达不到威慑作用,以至于各种"作弊门"事件频发,甚至有越演愈烈之势。《刑法修正案(九)》第25条规定的考试作弊犯罪的行为方式涵盖了组织考试作弊行为、非法出售、提供考试试题、答案行为以及代替考试行为,该三种行为分别规定为不同的犯罪,这必将有助于惩治此类犯罪,强化公平公正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6.
人事考试已成为政府人事部门以及社会行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人才评价的手段。但人事考试仍存在着对学历限制过于严格、论文发表过于形式化、职称考试内容及范围有待提升、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和法规制度不健全等不足。应创新人事考试管理办法,将考核重心从学历向能力转变;加强对考生的考前教育和考场纪律管理,遏制违规行为,考试内容应与时俱进,完善人事考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动机,并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建立了作弊查处博弈模型,该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只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出了大学生和监考教师行为选择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以及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治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及遏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亮 《北方经贸》2003,(9):124-125
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哲 《商》2014,(48):200-200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了组织考试作弊、帮助组织考试作弊、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相关犯罪,本文拟就条文中争议较多的“国家规定的考试”、帮助作弊行为、出售提供试题或答案三方面简要探讨个人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作弊是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表现,大学生应深谙此理.然而,大学校园里作弊行为比比皆是,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的具体分析,对如何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一些对策,期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给受教育者以启迪,最终让这种不道德的违纪行为从校园里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