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治国者为了维护一定的义理性水平,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这就造成了财政压力,财政压力积聚到财政危机时,国家开始寻求改革,改革的最佳路径是先"甩包袱"再"向新兴财富征税",但由于某些原因,改革的次序会被颠倒,并导致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以及维护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政府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必须加强公共财政在优化农村公共物品过程中的作用,增加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财政监督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构建"民生财政"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乡公共品非均等化供给引起新一轮的城乡差距。医疗卫生产品是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的城乡非均等化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农村医疗卫生产品供给为例,通过几个典型的乡镇的个案调查,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问题。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供给的不足问题:必须推进乡镇卫生院的体制建设和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将商业化业务推向市场,实行医卫分开、医药分开;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铺开的基础上,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强化乡镇医院的作用;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财政、金融等体制性因素是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以此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建杰  陈小平 《经济师》2007,(7):231-23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来说普遍缺乏,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缺陷导致了县乡财政困难,这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只有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6.
韩国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财政支农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上看,财政支农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韩国财政支农政策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我国财政支农的思路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注重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支出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回顾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兴衰的历程,探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确实保障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们在分析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模型.  相似文献   

9.
取消农业税对中央财政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却造成了农村地方财政收入的锐减,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地方政府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财政转移支付标准,避免财政转移支付的平均主义,真正实现转移支付的目的.同时,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存的其他问题,从市场化等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对策,切实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彻底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相似文献   

10.
李桢 《发展研究》2007,(10):82-85
论文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从形式上看属于合作医疗制度,但实际上具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性质,将来应逐步朝着成熟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方向发展.当前应更多地强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立法以明确各方责任和保证制度发展稳定性,政府主导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供给并充当组织和监管角色,以及完善以财政资助为主体的多方筹资机制并不断提高筹资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