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职工薪酬的计量(一)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货币性职工薪酬,在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和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时,企业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笔者认为规定还有待完善,本文就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如下:①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借:基本生产成本(生产工人福利),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福利),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关于企业准备金的不同规定 1.<企业会计制度>:(1)企业应按照谨慎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各种准备金.比如:按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其市价、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计提应付工资、利息、修理费、水电费等预提费用;按经营风险规定标准计提风险准备金等.  相似文献   

6.
蒋苏娅 《电子财会》2004,(10):43-44
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要求:(1)企业应按照谨慎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各种准备金。比如:按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其市价、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计提应付工资、利息、修理费、水电费等预提费用;按经营风险和规定  相似文献   

7.
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会计核算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所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属于生产车间工人的工资,借记  相似文献   

8.
1.职工薪酬负债观向资产观转变。目前新准则改变了以往除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除应付的辞退补偿计入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人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虽然扩大了资产成本的范围,但是并没有改变职工薪酬负债观。笔者认为在现有体制下,除按照劳动力性质将研发人员、生产人员职工薪酬列入资产成本外,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按照受益期间原则也应进行资本化,如职工教育经费的资本化,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重视人才、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的热情,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职工薪酬核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停止计提应付福利费后职工福利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修改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但不允许企业计提应付福利费并不是禁止企业发放福利,只是要求企业发放的福利费不再通过应付福利费核算,而是直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同时,发放职工福利标准不再是14%,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或成本承受能力实施福利计划。  相似文献   

10.
王滨 《财会月刊》2013,(10):48-49
资产负债观下,如何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是会计实务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内容之一的职工教育经费为研究对象,其余额是否可以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涉及诸多会计判断,应区分具体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管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了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确认和计量以及披露的内容。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下,职工薪酬核算的方式较手工财务记账有较大的差异。财务部门手工处理工资及相关的各类费用时,一般在月末按工资费用项予以计提,借记各类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次月或稍后时间发放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并按实际支付内容贷记其他应付款下的员工扣款项目,并计算代扣员工各类款项(包括代扣的各类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相似文献   

12.
周城  王其超 《财会通讯》2007,(12):53-5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影响(一)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职工福利这种情况下按产品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职工薪酬,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职工薪酬是企业因为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者放弃的所有对价。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资产成本或者期间损益处理,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包含诸多项目,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为方便起见,不妨引用企业会计制...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且在确认负债的同时,确认为当期损失:(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一、因计提预计负债而确认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中明确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7.
付锦 《河北企业》2012,(9):33-33
<正>确认收入的商品视同销售。《账务处理》12号准则、7号准则分别规定,对于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以商品偿还债务,以及用商品换入其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按照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本文就如何做好账务处理提出几点建议。一、确认收入的商品视同销售  相似文献   

18.
一、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在部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虽然其具体分类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但其涵盖的内容却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在会计处理方面,该准则已基本上与国际会计接轨。如以往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等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及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该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即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成本或当期  相似文献   

19.
一、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相似文献   

20.
自《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出台后,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内涵和八项核算内容,其中非货币性福利是职工薪酬中的一项主要核算内容之一。职工薪酬的核算与应付工资的核算在内容上、范围都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职工薪酬中非货币性福利核算与应付工资的核算差异更大。本文运用实例简要阐述了职工薪酬中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