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字城市的叫法有几种 ,如“数码城市”、“信息港”、“数码港”、“网络城市”、“智能城市”以及“信息城市”等等。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 ,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般认为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 ,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处在高科技加速发展的新世纪关头 ,研究数字城市、管理好数字城市 ,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数字城市不…  相似文献   

2.
马平 《活力》2005,(6):349-349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生态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实现城市、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这里的“生态化”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整体的概念,蕴涵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对于许多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群体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物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运输网络,也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增值城市”或“城市增值”,是城市活动中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产生于近些年来一些城市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思路。城市增值与城市增长不是一个概念,城市增长侧重是指城市的规模扩张,城市增值是指城市的经济价值提高和城市质量提高的总称。城市增长不一定都会导致城市增值,只有适度的城市增长和恰当的城市投资才可能产生城市增值。城市增值,实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思路。增值城市的城市发展思路应当以改变城市质量、净化城市生活空间、内涵投入和内涵增长为原则。当前,城市建设中争论最多的是“市容”与“繁荣”之争、“城…  相似文献   

5.
山水城市:发扬华夏文化传统的城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理念的新视角1990年,前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钱学森先生认为,山水城市的概念“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1],它的基础是华夏文化的肥土沃壤,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它同时融会了现代城市学的哲理,具有普遍的科学性。吴良镛先生对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6.
崔萍  杜明翠 《数据》2011,(2):63-65
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城市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和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由于城市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复制性,因此本文在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落实“四个服务”的具体要求,结合北京城市发展优势和特色,提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构筑城市发展引擎,弘扬传统文化魅力、彰显城市发展特色,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基于复杂网络节点的分析、粒子群算法原理综合节点个体属性和状态转换对节点移动的影响,建立具体的城市计算网络节点移动模型;其次利用传播模型的传播机制和社会网络研究理论,实现社会网络影响力建模;最后综合城市计算网络节点移动模型和社会网络影响力模型,提出“城区信息交互度”概念。  相似文献   

8.
闫帅  孙本栋  陈春光 《活力》2010,(20):134-134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绿色运动”。在“绿色运动”的影响推动下,到60年代,形成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后逐步发展成为“森林城”。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世纪,网络的迅猛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改革,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改变,那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建设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技术,这也是科技改变世界的最直观体现。而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不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也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新机遇,那就是“智慧企、”。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城市     
“信息”与“城市”这两个概念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的历程就是城市现代化的历程。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什么是发展信息业的最佳环境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产业”?专家们普遍的共识是:信息是表征事物状态的信号、数据、指令、程序、消息和情报。信息化是使信息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技术对客观世界各类信息进行采集、识别、转换、存贮、传输、显示、模拟和再生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的旧城更新理论,对"三旧"地区现状进行分析入手,进而深入了解"三旧"改造的定义和意义。从生态城市应有的内容,探讨如何利用"三旧"改造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整合、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来构建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两型社会”的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下,阐述了世界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新模式.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3.
A bstract . Definitions of "Quality of Life" (QOL) differ among researchers. But most agree that the concept consists of both an environmental and a psychological component. Subject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sets of QOL measures in use to factor analysis, however, demonstrates that basing our comparisons of cities or regions on metropolitan area data biases the results. The largest urban areas with national reputations and urban areas in the South are favored. Analysts must look deeper than available QOL measures, e.g., to explain Frostbelt to Sunbelt migration. Perceptual measures must be improved and integrated into objective measures because they now show that the data are contradictory and city rankings are unreliable.  相似文献   

14.
世界城市判别指标体系及北京的努力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准确判别世界城市的等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城际联系纳入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城市个体与城际联系双重标准的世界城市综合判别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指标的测算,比较分析了世界39个著名城市的发展水平,并针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的发展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理念与工作方法,主要是在西方国家工作模式基础上,所进行的半个多世纪的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今日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仍然需要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观念与区域源流,以及城市的文化特色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国内有关就业统计数据获取的现实出发,在考虑西方"就业中心"与我国国情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首位就业区"的概念。同时,选取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六个中心城市的"区"级行政辖区作为遴选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其首位就业区的空间区位、集聚规模、就业类型、从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最后以此为基础,结合长三角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前景,提出未来城市首位就业区及就业多中心格局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Using a broad definition of the Pacific Rim (including some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this paper examines selected aspects of Pacific Rim urban development. Despite the overwhelming economic domina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urbanization in Pacific Rim countries is very diverse. Yet growth in most large cities on the Rim is decelerating, suggesting a possible paradox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coexisting with slower urban growth. Location on the Rim may be important only for certain types of economic interaction, i.e. those subject to distance decay rather than being transmitted electronical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acific Rim is open to benign rather than dependency interpretations, given that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re bett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region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large size of many Pacific Rim primate cities suggests the need for a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issue is how much intervention and of what kind is needed to ensure that decentralization takes place efficiently. Transportation may be one sector where successful innovations are transferable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a serious but neglected problem in many Pacific Rim cities, but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as incomes rise.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Authorities or some other form of regional government are needed for efficient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Pacific Rim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commonality of urban problems that arise in rapidly grow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8.
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建设国际商贸中心,需要发达的商贸业,并形成多层次的商贸流通体系,因而物流业的发展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与世界城市在商贸流通方面的差距及其发展物流业的客观需求,进而提出了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在揭示世界博览会的公共服务性本质基础上,提出了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基 本特征,并针对"服务型管理"模式中的目标体系、管理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城市已成为世界及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如何对创意城市进行评价还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在分析已有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的支撑依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