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日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表示遗憾,中国政府反对欧方以任何形式延长该案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莉 《时代经贸》2004,(10):52-53
中国草甘膦在欧盟市场的命运真可谓是一波三折。1998年2月欧盟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草甘膦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24%的反倾销税率。在2000年进行了反吸收调查后决定把反倾销税率提高到48%。而在2002年进行了反规避调查后决定对从马来西亚和台湾进口的草甘膦适用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征收48%的反倾销税。2002年11月18日在草甘膦反倾销措施快要期满失效前.欧盟草甘膦协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草甘膦反倾销措施进行日落审查。该协会代表了欧盟90%的草甘膦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欧盟加剧对华反倾销.通过对2007-2011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欧盟反倾销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和对中国产品的普遍歧视性,继而总结出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新特点,提出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规范企业会计记账体系、积极沟通达成和解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来,我国企业面临各种产品关税不断降低的冲击,同时也不断遭受来自欧美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的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之诉。研究探讨WTO欧美反倾销法律制度成为我国企业应对西方国家反倾销之诉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改锥案"分析了反规避法律制度的合法性,其目的在于介绍目前欧美各国反规避法律制度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WTO及欧盟反规避制度向我国企业提出应对欧盟实施的反规避措施的方案,同时对反规避措施存在的合法性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欧盟和美国是近年来对中国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合规性"贸易壁垒最多的两个经济体。该文通过大量数据比较分析了欧盟和美国对中国运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情况,分析发现欧盟和美国大约占到所有对我国反倾销数量的一半。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第一目标国都是中国。欧盟发起反补贴的总数量要远远低于美国。欧盟和美国对中国使用保障措施的数量都不多。最后提出中国应对欧盟和美国的"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应诉与反倾销行政复审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自1979年以来,一直是国际反倾销的重灾区。究其原因,除了替代国价格等因素之外,出口企业不能积极应诉以及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反倾销行政复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探寻WTO《反倾销协议》中的BIA规则,研究与利用各种反倾销行政复审制度与规则,根据出口企业和产品的个案情况,发现与把握重返市场的潜在机会,是我国出口企业降低反倾销成本,摆脱反倾销羁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吕中行 《经济与管理》2006,20(10):80-83
欧盟/欧共体是最早对河北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地区,应用欧盟反倾销程序的设计可使河北企业在不同阶段应诉欧盟的反倾销,可使企业在遇到涉外纠纷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涉外贸易纠纷时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欧盟对华反倾销不公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霞 《经济问题》2004,(10):68-70
从欧盟对华市场经济的认定、使用替代国的制度和实践方面以及反倾销的调查和程序方面论述了欧盟对华的不公平待遇.由于中方企业对对方的法律与实践缺乏了解,导致其在反倾销应诉中频频失利.欧盟因此将许多中国企业及产品排除出其区域市场.通过对欧盟反倾销中消极因素的研究,相关企业可以及早准备,知己知彼,在反倾销应诉中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同时可以利用WTO等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争取更为合理的经济秩序和捍卫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9.
欧盟反倾销政策特征及涉案企业战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欧盟反倾销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两阶段动态竞争模型,对进口国和出口国企业在反倾销博弈中的战略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可得,当中国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措施时,需要在调查期间减少出口量.欧盟企业在反倾销税的影响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改变产出,中国企业应关注欧盟企业的战略行为以对抗其反倾销措施,为中国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反倾销日落复审中反倾销税吸收问题的确证不但极大地改变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而且大大减少了撤销反倾销税令的可能性。本从多个方面解读美国反倾销税吸收问题,并指出了美国反倾销税吸收调查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情况看,国外对华适用贸易保护措施有五个动向:一是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出口的"双反"问题;二是对同一种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与保障措施或特别保障措施;三是反倾销行政复审导致原反倾销措施的继续适用;四是使用"组合拳"--多种贸易救济手段连环使用;五是有规则的反倾销与无规则的社会壁垒或民间壁垒的"双重打击".针对进口国频繁适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偏执做法,我国有关利益方应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情况看,国外对华适用贸易保护措施有五个动向:一是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出口的“双反”问题;二是对同一种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与保障措施或特别保障措施;三是反倾销行政复审导致原反倾销措施的继续适用;四是使用“组合拳”——多种贸易救济手段连环使用;五是有规则的反倾销与无规则的社会壁垒或民间壁垒的“双重打击”。针对进口国频繁适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偏执做法,我国有关利益方应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13.
袁琳  罗志波 《经济论坛》2004,(24):117-118
对“公共利益”的考虑。“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在采取反倾销措施时,不能仅考虑国内相关产业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消费者的利益。由于对倾销性质的不同定论,美国与欧盟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欧盟是将反倾销的立法和措施作为它的一种商业政策,所以,在对倾销性质的认定及采取的措施上,主要是权衡是否违背了欧盟的有关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游戏规则十分陌生,而国内反倾销立法又不完善,因此国外反倾销的达摩克利斯剑频频高悬在我国企业头上,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很大损失.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相关出口产业频频遭受以欧盟、美国为首的WTO成员国反倾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出口企业加强对外反倾销应诉工作,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经贸关系越来越成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最大动力.而欧盟反倾销成为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欧盟对华鞋企反倾销的提出,阐述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历史背景以及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最后分析了欧盟反倾销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结论认为,由于反倾销而造成的中欧经贸关系的不对称现象将会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而逐渐趋于时称和平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迅速增长,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日益增长的欧盟对华反倾销诉讼直接阻碍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欧盟时华彩电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试析应对欧盟反倾销与拓展欧洲市场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日益增多,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许多国家加以利用。面对中国不断扩大的出口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中国的出口商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欧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它同时又是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反倾销调查对我国企业的正常出口已构成威胁。为有效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降低欧盟反倾销对我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我们不仅要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反倾销应诉机制,而且也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18.
蔡保兴 《经济》2007,(6):46-48
2006年12月,是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实施反倾销裁决的最后诉讼期限.然而,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涉案的1200余家中国企业中,仅有四家向欧盟法院正式递交了应诉.这意味着在为期两年时间里,所有出口欧盟的中国产皮鞋将被课以16.5%的反倾销重税.  相似文献   

19.
周灏 《经济论坛》2004,(6):115-117
自1997年我国第一次对外反倾销以来,截至2003年7月,我国反倾销共立案27起。而自1979年以来到2002年底,我国产品共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509起,遭遇保障措施46起,涉案金额超过500亿美元。最早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就是欧盟,欧盟从1979年8月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立案调查开始到2002年底共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96起。在2002年中国仍是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2002年,在全球发起的276起反倾销新立案件中,有47起是针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 1、对我国出口商品投诉的国家越来越多。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提起反倾销诉讼是我国商品的首次反倾销诉讼。其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商品实施反倾销。到2000年底,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提起倾销指控、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412起。其中欧盟90起,美国78起;印度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