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教育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紧密相连,将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培养优势。基于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现状,论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层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政工作之间的问题,分析红色党建引领下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探讨党建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高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从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角度,指出优化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思政教材改革是创新与优化思政课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助力。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聚焦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教材改革的历程,分析高校思政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旨在为高校思政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机构,之所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可以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起来正确的三观.如果想要让思政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将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依据,如果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的话,思政教育工作自然也没有办法顺利开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结果没有办法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颜婧婷 《时代经贸》2012,(10):226-227
目前我国在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随着教师队伍日渐年轻的趋势,那么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能力,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以及建设高校文化,也将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程,使得思政教育功能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各大高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心理和谐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启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应明确思政工作和心理和谐教育的密切关系,把握思政工作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无限拓展的新空间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符合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高校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思政教学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者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创设思政课多种实践教学VR场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建构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也是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高校应从组织格局、工作格局、生态格局出发,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维度耦合的“大思政”格局建构路径,汇聚多方合力,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过程中,除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思政教学人员和高校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尚存在相关工作人员素养不高和权责不清的问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为此,需要相关机构和有关人员从问题出发,以夯实协同育人内核基础和完善协同育人运行调节为主要措施,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生动起来,达到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不断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也收获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分析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的应用现状,探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策略,积极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宋卫泽 《经济师》2022,(9):179-180
文章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强调了增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明确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机制,转变传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思想,从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受到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应该将美育融入其中,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当前教学工作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表现出独特的教育意义,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但是受到学生思想开放以及教学内容的影响,课程思政建设难度较大,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成为了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课程思政背景出发,利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内容重构,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发挥出美育在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中的作用,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方向,使大学生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全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对高校自身的改革以及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大力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笔者从高校思政教育的含义及意义入手,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伯成  王闻道 《经济师》2004,(12):86-86,88
校园网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为了提高高校校园网络的点击率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社会上一些著名网站的成功经验 ,遵循“创新形式 ,加强沟通 ,答疑释惑 ,排忧解难”的方针 ,在网络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开设校系领导、辅导员乃至资深教师的“谈心窗” ,在高校校园网络中开展各种征集活动 ,积极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网站等等 ,就是高校近年来在网络思政工作形式创新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2)
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高校人才的有效路径,其也成为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式。文章以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为加强我国高校管理学类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在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中也把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借助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存在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外在需求、高校社会性的本质要求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进步的内在需要使得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必须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之路,在传承以往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路子,这也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当代学生思政工作所面临问题的剖析、人文关怀内涵的阐述,对感恩型工作模式的定位(包括其含义、实施方法及执行意义的探讨),以及感恩型工作模式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所提出要求的说明,从而对感恩型工作模式的内涵进行系统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21,(1)
泛娱乐化思潮在追求利益的驱动下,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进行侵蚀,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通过扰乱高校思政课课堂、影响高校思政课对象、污染高校思政课环境,使其教育作用减弱,实效性受到冲击,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良好校园环境营造、规范网络平台运行机制构建等方面,来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不良影响,警惕其对大学生的腐蚀,使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