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萨班斯法案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一直在我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一下美国的法案可以对中国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强建设。本文介绍了《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对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一直在我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一下美国的法案可以对中国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强建设。本文介绍了《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对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萨班斯法案》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班斯法案》404(a)条款以及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相关执行规则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要求公司的外部独立审计师时管理当局的评估发表鉴证意见。根据PCAOB的第2号审计准则,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主要对象是评价管理当局的评估,其目标是就管理当局的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表达形成一个意见。为了适当地计划和执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就应该有一个有效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从《萨班斯法案》看中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日益重要。美国《萨班斯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及中国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企业现状,加快建设及完善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为人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蓝洛葳 《金融经济(湖南)》2008,(1):46-47
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暴露了美国公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郑百文、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使得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非常有必要。美国国会在1934年出台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从多个方面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与内部控制监管,正式将内部控制的监管纳入了政府监管范围。文章在阐述了萨班斯法案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建设的现状和萨班斯法案的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曲庆营 《金融经济(湖南)》2008,(1)
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暴露了美国公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郑百文、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使得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非常有必要.美国国会在1934年出台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从多个方面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与内部控制监管,正式将内部控制的监管纳入了政府监管范围.文章在阐述了萨班斯法案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建设的现状和萨班斯法案的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曲庆营 《金融经济(湖南)》2008,(2)
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暴露了美国公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郑百文、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使得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非常有必要。美国国会在1934年出台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从多个方面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与内部控制监管,正式将内部控制的监管纳入了政府监管范围。文章在阐述了萨班斯法案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建设的现状和萨班斯法案的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萨班斯法案》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控措施,强制企业高层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并对其有效实施给予合理保证,同时通过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定,从公司内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应该在借鉴《萨班斯法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同时着手,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有效抑制财务舞弊,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法学界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该法案涉及了美国证券市场治理的各个方面。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审计独立性被放到了该法案的重要位置。深入分析该法案中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规定,有助于我们评价该法案对独立审计制度的影响及其 相似文献
12.
美国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成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案件,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政府监管部门的形象也受到很大影响,美国经济因此遭受严重打击。为了恢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重塑政府形象,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美国国会修订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在SOX法案的众多条款中,对公司影响最大争论最多的是第404条款。针对SOX法案第404条款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该条款对改善公司治理、防范风险、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积极性产生了积极作用;另一种意见认为,其执行成本和效率的矛盾、监管力度和市场平衡的矛盾所导致的实施中的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那么究竟SOX法案实施多年后的今天,其执行成本如何?本文利用已有的经验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404条款发布之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通过制定规则, 为CEO和CFO对主体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的报告提供指南; 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通过为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准则, 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该类审计合约的计划与实施; COSO委员会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框架, 作为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本文主要对SEC规则、第 2号审计准则和COSO委员会最新的内部控制框架 (即ERM) 作一介绍, 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制性规定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While criticism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SOX) typically focuses on its negative impact on small public companies, this study uses acquisition data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impacts the value of private firms. This study presents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private firm discount was greater post-SOX. The evidence represents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SOX has been more detrimental for private companies than for public companies. 相似文献
16.
Regulation and Bonding: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Listing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SOX) by analyzing foreign listing behavior onto U.S. and U.K. stock ex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nactment of SOX in 2002. Using a sample of all listing events onto U.S. and U.K. exchanges from 1995–2006, we develop an exchange choice model that captures firm‐level, industry‐level, exchange‐level, and country‐level listing incentives, and test whether these listing preferences changed following the enactment of SOX. After controlling for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se firms' exchange choice, we find that the listing preferences of large foreign firms choosing between U.S. exchanges and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s (LSE) Main Market did not change following the enactment of SOX. In contrast, we find that the likelihood of a U.S. listing among small foreign firms choosing between the NASDAQ and LSE's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enactment of SOX. The negative effect among small firms is consistent with these marginal companies being less able to absorb the increment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SOX compliance. The screening of smaller firms with weaker governance attributes from U.S. exchang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eightened governance costs imposed by SOX increasing the bonding‐related benefits of a U.S. listing.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来自组织社会学规则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组织社会学的规则理论解释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关注内部控制作为规则的执行问题,并从规则理论的视角提出内部控制的执行机制,认为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融合机制与执行中的权力分享制衡机制是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核心要素;执行反馈机制是组织知识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持续演进。 相似文献
18.
国有银行改革中的自增强机制:提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维波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6):12-20
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存在利益沾滞并陷入了胶着状态,已被锁定于低效的劣等均衡;内生于经济、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干预机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是国有银行改革掉入陷阱的诱因。因此,破除行政干预机制,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其他各项改革成功推进的前提,也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的前提;而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做一个“客户导向型”政府,则是政府职能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7,13(2-3):195-228
This paper uses a natural experiment to measure market response to the adoption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ʽʽSOX"). Because SOX applies to all US public companies, US-based studies have difficulty separating the effects of contemporaneous events. However, controlled analysis is available: SOX applies to some cross-listed firms (those listed on level 2 or 3), but not to others (listed on level 1 or 4). By comparing reactions of SOX-exposed foreign firms to reactions of otherwise similar SOX-unexposed foreign firms, we can test investor beliefs abou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SOX in a way that is not cleanly available for US-based studies. We find that stock prices of foreign firms subject to SOX decline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cross-listed firms not subject to SOX and to non-cross-listed firms, during key announcements indicating that SOX would (would not) fully apply to cross-listed issuers. In cross-sectional tests, high-disclosing firms and firms from high-disclosing countries experienced the strongest declines, while faster-growing companies experienced weaker declines. This evi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investors expected the Sarbanes–Oxley Act to have a net negative effect on cross-listed foreign companies, with high-disclosing and low-growth companies suffering larger net costs, and faster-growing companies suffering smaller costs, particularly when they are located in poorly govern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