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鉴别了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各自国内中长期利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日本的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中长期利率的作用,但显著程度和影响的幅度远小于美国量化宽松。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供求理论、资产组合再配置效应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等理论,结合对两国量化宽松操作上的深入比较对上述效果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回归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解释进行了验证。结论认为,日本央行未能有效降低长期债券的绝对供给水平和相对供给水平,忽视大规模购买的流量效应是导致量化宽松效果减弱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于各自中长期利率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文章基于preferred-habitat theory(偏好习惯理论)探讨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影响因素——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根据偏好习惯理论,文章认为减少长期债券的供给的确能够降低中长期利率(文章称之为供给效应),但供给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文章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比较了日美两国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结果发现各自量化宽松期间日本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远小于美国投资者。进一步地,文章的实证检验证实,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存在于不同国家,且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了偏好习惯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文章发现美国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显著高于日本,这说明投资者风险规避情绪确实是造成两国量化宽松的中长期利率效应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于各自中长期利率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文章基于preferred-habitat theory(偏好习惯理论)探讨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影响因素——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根据偏好习惯理论,文章认为减少长期债券的供给的确能够降低中长期利率(文章称之为供给效应),但供给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文章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比较了日美两国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结果发现各自量化宽松期间日本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远小于美国投资者。进一步地,文章的实证检验证实,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存在于不同国家,且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了偏好习惯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文章发现美国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显著高于日本,这说明投资者风险规避情绪确实是造成两国量化宽松的中长期利率效应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2009年,美国在采取降息以及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经济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购买本国长期国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达到为财政赤字融资和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的目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为的是稀释各国对美债权。  相似文献   

5.
郭杰 《上海经济》2010,(12):68-69
所谓货币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宏观经济金融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6.
媒体速览     
欧洲央行或开展量化宽松以提高通胀率2014年末,欧洲央行暗示将开展量化宽松,以提高过低的通胀率。欧洲通胀率长期低于2%的目标值,而欧洲央行目前也无法进一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只有扩张其资产负债表才能推行宽松政策,而这个规模需要达到10000亿欧元。欧央行在2014年末购买资产抵押债券和资产担保证券已达300亿欧元,如果持续下去,预计2015年底两种资产的购买规模将达2000亿欧元。此外欧央行还可以购买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但前者的规模不能超过每年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了将利率降低乃至零以下,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及对中期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等措施。上述政策称为超宽松货币政策。超低或负短期利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些非常规政策的目的是重新恢复价格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一些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概念和证据超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创造超宽松金融环境,能促使通胀率上升和出口增加,  相似文献   

8.
付琳 《新疆财经》2012,(2):32-35
在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上,当利率接近为零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成为部分国家的选择。本文选择了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和作为全球最早采用过量化宽松政策又在应对这轮危机时重启该政策的日本,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两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各自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对两国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和执行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9.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而停滞不前,2001~2006年日本开创性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复苏。研究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传递效应问题,对于当前实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如何完善政策协调及提高政策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日本月度数据展开实证,首先运用协整技术和VEC模型分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阶段来研究日元汇率传递效应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再运用EG两步法和OLS来估算量化货币政策与国内物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日元汇率传递效应大大降低,这与货币当局致力于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炜  王东一 《世界经济研究》2022,(1):90-103,118
大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动性泛滥,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中国催生资产泡沫.文章在梳理大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渠道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模型,分析不同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并通过反事实协方差矩阵估算溢出方式与程度.同时,进一步引入含有金融市场扭曲度的央行福利效用损失函数,分析在经济下行且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11.
日本     
日本央行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日本中央银行11月16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现行零利率政策,但下调了对经济景气的判断。日本央行说,作为基准利率的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零至0.1%的水平,量化宽松措施中用于购买资产的基金规模维持在55万亿日元(约合7136亿美元)水平。外围经济减速使得日本当前出口和生产增幅放缓,央行对  相似文献   

12.
肖奎喜  杨岩 《特区经济》2014,(11):137-138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大量流动性进入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美国货币供应M1、股票市场以及联邦基金利率透过汇率、利率和预期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利率渠道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D-L-M模型中引入杠杆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影响杠杆率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机理。研究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杠杆机制提高了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了银行风险承担,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以杠杆化率为门限值的门限效应。文章以2004~2016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性GMM估计法和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上述理论推论,并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效果。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杠杆机制确实存在,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银行风险承担,且这种作用在高杠杆化水平阶段表现得更强,实施杠杆率监管确实能够起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闻增 《产权导刊》2014,(6):11-13
正QE(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扩大货币发行,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借助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文章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在应对利率变动风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中小规模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要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中长期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匹配严重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     
《上海经济》2013,(Z1):74
美联储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12日宣布,将在卖出短期国债、买入中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年底到期后,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在失业率高于6.5%、未来1年至2年通胀水平预计高出2%的长期目标不超过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将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3,(1):74-74
<正>美联储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12日宣布,将在卖出短期国债、买入中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年底到期后,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在失业率高于6.5%、未来1年至2年通胀水平预计高出2%的长期目标不超过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将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     
《上海经济》2012,(10):70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美联储9月13日以1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当天金融市场受到很大提振,美股暴涨。美联储决策机构的声明强调,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因而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声明说,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借以增加宽松程度,没有说明总规模和期限。美联储还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美联储将把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设在零到0.25%之间不变,并同时预期该超低利率的水  相似文献   

19.
如果发达经济体遭遇长期性经济停滞,短期和长期债券利率均为负可能成为新常态。过去六年,货币政策越来越非常规,各央行纷纷实施零利率政策、量化宽松、信用宽松、前瞻指引和无限制汇率干预。但如今我们迎来了其中最不常规的政策:负名义利率。目前,欧元区、瑞士、丹麦和瑞典都实施了负名义利率。不但短期政策利率的名义值为负,欧洲和日本还有约3万亿美元期限长达十年的资产,如今的名义利率也为负。乍一看,这显得十分奇怪:为何会有人愿意以负名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07年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2009年以来又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高通胀的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