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及“美国优先”的宣扬,意在打击新兴经济体尤其中国经济及其产业发展,巩固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治理秩序,是“逆全球化”的新表现。“逆全球化”下国际金融治理困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前国际金融治理理念、治理规则、治理主体以及治理领域存在一定的阙如,应从树立“互利共赢”的全球金融治理理念、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软法供给等多方面着力,以改变当下全球金融治理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
自“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将全球贫困治理纳入重要议题中以来,全球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显得更为紧迫。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来看,“相互借鉴、协同合作”成为推进区域间合作减贫以及全球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自实施以来,便为我国和巴基斯坦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作为区域合作减贫的缩影,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参考和路径,也推动了全球贫困治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全球发展倡议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之于全球经济治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全球发展倡议能真正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公共品的“搭便车”行为导致“集体行动困境”,全球发展倡议可以有效避免“集体困境”;从现实逻辑看,数字化、区域化、碎片化、近岸化和本土化等全球生产网络的重构,全球发展倡议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全球发展倡议的普惠平衡弥合全球发展赤字,协调包容打造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凝聚国际发展合力,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新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完善全球发展倡议下与现有全球、区域、次区域、国别层面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和效应显现之际,美欧印等主要经济体连续发布全球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计划,标志着美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围堵进入新阶段,使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更多外部风险及现实挑战。要深刻认识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战略价值,继续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类施策,突破美欧印全球基建计划对我的“合围”;巩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十年形成的基本盘;多维度推动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加快“一带一路”规则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重庆与世界》2016,(10):8-9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9月1日在北京发表《"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完善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开发性金融是推动国际金融合作的中坚力量,科技创新可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报告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新时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承担着激活内陆地区经济活力,打造海陆内外联、东西双向开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使命。“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展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战略,对提振全球经济、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建议。“一带一路”规划,明确提出青岛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和担当,给青岛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发展条件,也是青岛走向世界的机遇。青岛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发展实力。因此,打造“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是青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包容性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包容性增长,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且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溢出和民生水平改善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验证了“一带一路”的互惠理念。中国企业OFDI对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产生广泛的包容性溢出效应,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呈现出一种困局: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都试图抢占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主导权;另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叠加,再加上俄乌冲突等新因素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因此,全球气候治理困局中的主要矛盾与焦点可以归因于两个层面:全球层面的责任分担与国家层面的利益分歧。从发展趋势来说,中美气候合作更多是竞争性大于合作性,而中欧气候合作则是合作性大于竞争性。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不仅需要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和平台中积极发挥作用,更应当发挥中国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并通过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以制度型开放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相似文献   

1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时代大势、以大历史观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论述,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全球化思想,赓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工作的优良传统,立足当前全球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现实需要,从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体系,其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蕴涵丰富。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新征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全球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史育龙 《发展》2016,(3):24-25
智库是为政策制定者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外交等领域重大问题出谋划策的专业机构,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产物。在当今世界,智库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结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发展格局演变出发,是着眼我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金融、石油等产业领域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我国的对外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金融和石油作为世界支柱型的两大产业,在“一带一路”的视阈下正逐渐探索和发展融合路径,以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体系。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的经济新格局分析金融与石油产业融合意义,以分析其融合路径,旨在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加深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合作迅速上升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美金融合作的重点表现在双方的市场准入,并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而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领域尚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中美金融合作存在明确而显著的内在需求,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政府可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和创新的策略,推动中美双边金融合作,这将显著增强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当前全球化趋势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实现自身经济增长不断探求新出路。“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一种可以带来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倡议[1]。伴随发展,“一带一路”国家大体可以实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区域性生产链,在全球价值链中逐渐占据重要的供应链地位[2]。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规模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2016年至2019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自2013至2020年,  相似文献   

16.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不能及时作出调整、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外围寻求突破的大背景下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新"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植根于世界经济新格局,二是呼唤和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三是开启南南合作新时代,四是推广开发性金融新模式。其核心特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性和注重开发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筹建和运营初期可能面临合作基础不牢固、平权决策模式可能带来效率损失、信用评级和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学界很少关注为何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能够较好地抓住倡议所带来的共建机遇和发展红利,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另一些参与国的表现则相对逊色。作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有条件影响”分析框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对于参与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参与国在政治上对华友好的程度。友好的政治关系通常可以显著增加深度合作与信任,防止第三国对参与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干扰,从而更有利于这些国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促进其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和发展。利用195个国家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检验,统计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并表明在中美战略竞争时代,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推动东道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不仅需要进一步维护与强化参与国的对华友好政治关系,也需要防范第三国的战略干扰。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建设连接南北东西大通道、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是“一带一路”国内段的主要着力点。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9.
“解读中国”“全球治理”成焦点时隔两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再次举办,此次论坛年会的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得益于东道国中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本届年会将是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至3月底,已有超过2000人注册,预计将有2500人左右参加线下会议。  相似文献   

20.
大连作为国家定位的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新高地,又是国家布局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通国内国际海陆大通道,对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打造新的增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大连市参与“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