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出现了过度传递、完全传递、不完全传递和逆传递四种情况,针对令人困惑的实证结果,文章从全球供应竞争视角做出了解释。研究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与边际成本和商品需求弹性非线性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竞争导致商品需求弹性与竞争供应国产品替代弹性、市场份额大小相关,而全球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又导致产品边际成本可能随产品供应量上升而下降,这二者结合产生了汇率传递效应的多样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林玲  余娟娟 《世界经济研究》2012,(9):51-56,65,88,89
本文利用国内附加值指标(DVS)衡量国际生产分割中"国内成分"相对"国外成分"的比重,并将DVS指标引入到传统的汇率传递模型中考察了我国21类61章CH商品在1998~2007年间季度出口数据的汇率弹性系数。得出结论是:生产分割条件下的商品国内附加值比重是影响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的重要变量,国内附加值比重越大,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明显,国内附加值比重越小,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不完全。在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国内附加值比重偏低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将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变化显著削弱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及数量波动,最终造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由于各类商品DVS值的不同,这种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具有Low-DVS特征的高科技产品中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最后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一个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在维持一国经济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建立了一个适合于我国汇率传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商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实证检验。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品出口价格存在不完全汇率传递现象,而且不同商品分类之间的汇率传递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高度分解的商品单价和成本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对18个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组合计229种HS八位数编码商品的研究,证实进口汇率传递的商品异质性显著。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商品归类后进一步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商品组均为资源密集和低技术制成品,研究时间段内此类商品具有成本上升和需求刚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并没能带来进口商品价格的等比例下降;完全(或过度)传递的商品组则均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成本变化稳定或呈下降趋势,需求更富弹性,进口价格下降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当。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率小幅上升,说明汇率波动性加大后厂商更积极地调整其商品报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高度分解的商品单价和成本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对18个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组合计229种HS八位数编码商品的研究,证实进口汇率传递的商品异质性显著.按照Lall(2000)的方法将商品归类后进一步发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商品组均为资源密集和低技术制成品,研究时间段内此类商品具有成本上升和需求刚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并没能带来此类进口商品价格的等比例下降;完全(或过度)传递的商品组则均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商品,成本变化稳定或呈下降趋势,需求更富弹性,进口价格下降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当.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率小幅上升,说明汇率波动性加大后厂商更积极地调整其商品报价.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构建了适合中国汇率传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效应的经验检验。本文通过一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研究表明,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是不完全的,而且不同分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一个依市场定价指数来衡量不同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强弱。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总体出口价格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汇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12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王博 《中国经贸》2012,(14):107-107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与汇率波动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而且传递过程存在时滞。  相似文献   

12.
汇率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从基础理论、传递程度、影响因素、政策含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结论发现,汇率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并且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汇率传递效应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商的市场势力和进口国国内商品对进口品的替代能力有所不同。另外,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视角,认为下一步的研究应基于我国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现有模型和方法进行调整,进而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冬梅  袁君宇 《南方经济》2019,38(11):94-112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石油进口国的国内税政策不仅影响消费者价格,还通过垂直市场结构传导影响石油公司买卖价差和国际石油价格。本文发现,在生产与贸易中介环节的不同市场结构组合下,石油国内税的价格效应明显不同。如果石油公司间竞争不强,国内税价格传递弹性为负,国际价格下降而石油公司要价上升;如果石油公司间竞争很强,国内税价格传递弹性为正,国际价格和石油公司要价同向下降。结合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需求弹性特征,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也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实际国内税率与最优税率的偏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的日本进口汇率弹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进口汇率传导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机械类行业(一般机械、运输设备和精密仪器)则出现了下降,并且这些变化是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本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和日元汇率变化特征是汇率弹性急剧变化的原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和企业内贸易的行业差别可能是导致汇率弹性变化方向不一致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运用递归的VAR模型,本文经验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效应;同时考察了其他宏观经济冲击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供给冲击是导致工业品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实际需求冲击是导致消费者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对价格固定的小型开放经济与价格粘性的大型开放经济中的汇率调整、定价模式与代表性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准模型与扩展模型的分析共同证实:首先,汇率调整对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产生不确定的结果。其次,体现企业的产品类型及技术特征的出口与进口的汇率弹性和进口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决定汇率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与方向的基础因素。较之于基准模型,扩展模型则证明:体现产品与要素的国际市场结构特征的产品需求与要素供给的价格弹性,以及出口与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在决定汇率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最后,证明了当出口加工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且可以自由选择计价货币时,本币的升值会提高其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VAR模型考察2000~2015年期间中美货币政策对双边贸易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从理论上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调整的汇率传递因素,并根据贸易价格汇率传递模型,估计了中美两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方程,实证检验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汇率传递的异质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对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高,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高,对美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低,贸易定价模式不同以及汇率制度、通胀率、企业经营效率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汇率传递异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余额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中美贸易差额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而在于中美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结构差异。同时,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争取对外贸易定价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SVAR(Structure Vector Auto Regression)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并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三类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在长期内,1个百分点的正...  相似文献   

20.
张天顶 《南方经济》2014,32(9):27-44
本文在Philips曲线设定下,通过扩展该模型实证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线性模型设定以及Markov机制转换设定下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变化不仅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影响着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而且个别类别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传递效应相对明显。最后,结合经验研究结果,本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