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坚 《中国外汇》2023,(8):22-25
<正>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组成部分,要积极发展人民币计价资产,完善人民币使用场景及定价机制,让人民币真正用起来,在全球范围形成人民币使用的生态圈,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循环。离岸市场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过去十余年时间里,人民币跨境使用与离岸使用并重发展,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形成以中国香港为全球业务枢纽,以伦敦、新加坡为重要支撑,以其他设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地区为关键节点的网状分布格局,并产生交叉辐射效应。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要以市场机制建设为发力点,建立完善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带动全球人民币离岸使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地位变化及提示金融一体化程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2021年1月,在岸(CNY)和离岸(CNH)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总体呈先升后贬并企稳的态势,月末价较上月分别升值1.2%和0.9%,在岸和离岸人民币价差较上月收窄,掉期点下行后重新反弹,离岸汇率衍生品交易量有升有跌。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略有波动。境内银行间本外币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和交易量均有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4.
丁剑平  胡昊  叶伟 《金融研究》2020,480(6):78-95
在全球宏观环境背景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可以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借鉴Verdelhan(2018)的研究,通过VECM-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元因素及套利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8·11”汇改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方面都显著上升,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能力也开始出现,两个市场的一体性大幅提高;(2)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强,美元因素的影响依然要强于套利因素,这也基本符合前期研究中美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论;(3)以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为代表的全球系统性变异因素会影响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的冲击传导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导。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正由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需充分发挥离岸市场的作用.本文基于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及离岸市场的发展经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市场的发展.研究认为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长期隔离会导致资本市场分化.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中需形成对离岸市场的控制力.确保离岸、在岸市场协调发展,完善贸易结构.建立国际货币信用,央行必须愿意成为最后纾困贷款人.实施渐进资本开放和金融领域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发展离岸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8月9日银行间市场推出人民币远期交易以来.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该文介绍了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和NDF市场的发展。目前来看。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在流动性和定价方面部还有所欠缺,发展基准利率、引入外汇掉期以及对远期市场规则进行一系列技术调整都将有助于发展在岸远期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包含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的人民币流动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离、在岸利率联动效应的影响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离、在岸人民币利率进行联动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各期限利率间CNY对CNH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CNH对CNY的溢出效应影响仅出现在较长期限的利率组合中.通过进一步对离、在岸美元利率联动效应的研究发现,在离岸市场发展初期,仅存在在岸利率对离岸利率的单向影响,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岸利率对在岸利率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由此推衍可知,未来终将形成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双向联动的格局.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保障离岸市场发展进程中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3月末,在岸(CNY)和离岸(CNH)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较2月末分别贬值1.51%和1.31%。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日均价差为103BP,较上月下降23BP,在岸和离岸月均掉期点差为45BP,较上月下降38BP。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量环比下降;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隔夜、7天、3个月和1年期利率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使用,现阶段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仍在进程当中,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还受到一些限制,因此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水平在离岸和在岸市场都存在差异,差异的存在主要由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难易程度决定,而且差异水平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而波动。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通过多种渠道产生联系并相互影响,人民币资金通过这些渠道实现跨境流动,调剂离岸和在岸市场资金池,影响离岸和在岸市场汇率、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前后的数据,对人民币即期CNY市场和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之间相互存在的联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改革之前主要是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实现价格的信息传导,在岸汇率引导着离岸汇率;改革之后则发现CN Y、CN H两者的汇率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两者的短期汇率互相产生了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FAVAR模型,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市场的流动性、市场之间收益率差异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情绪四个方面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以及中港之间利差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在短期内均具有相互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地,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以及市场之间的收益率差异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均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市场流动与国内市场的流动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均具有负向影响,市场的波动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人民币并不是投资者们的避险工具。最后指出,国内因素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之间汇差的解释能力强于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此次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前后的数据,对人民币即期CN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与离岸的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NDF市场之间相互存在的联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改革之前主要是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实现价格的信息传导,在岸汇率引导着离岸汇率,而在离岸市场上CNH市场逐渐起到了替代NDF市场的作用;改革之后则发现CNY、CNH、NDF三者的汇率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三者的短期汇率互相产生了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虽然离岸市场的资金收付最终都要通过在岸银行账户完成,但欧洲美元市场与人民币离岸市场不同的清算渠道必将对本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资金清算角度分别就欧洲美元市场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与欧洲美元市场不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会对我国货币供应产生直接影响,但受汇率制度、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等因素制约,目前离岸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2021年2月,在岸(CNY)和离岸(CNH)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基本维持稳定,月末汇率较上月分别升值0.03%和贬值0.5%。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掉期点均比上月有所增加,月均掉期点差较上月增加33BP。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额较上月增加184.1%。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略有波动。  相似文献   

16.
陈璐 《新金融》2012,(10):17-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在近年内急剧增长。本文从"跛足"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回流可能造成的在岸市场流动性过剩、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金融市场的影响及跨境金融犯罪风险四方面对离岸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对在岸金融市场可能构成的风险逐一进行分析,提出了香港与大陆可以通过金融监管合作,大陆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离岸人民币业务审批核准机制、使用货币财政政策防止由于上述风险导致的异常情况、也可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地区政府合作进行金融监管防范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在近年内急剧增长.本文从“跛足”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回流可能造成的在岸市场流动性过剩、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金融市场的影响及跨境金融犯罪风险四方面对离岸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对在岸金融市场可能构成的风险逐一进行分析,提出了香港与大陆可以通过金融监管合作,大陆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离岸人民币业务审批核准机制、使用货币财政政策防止由于上述风险导致的异常情况、也可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地区政府合作进行金融监管防范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深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迅速成长,对国内宏观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人民币跨境流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对离岸市场发展的影响、境外市场人民币自循环不畅和离岸市场缺乏人民币流动性补充安排等三个方面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人民币离/在岸市场间的循环机制,提出了促进离/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宇 《上海金融》2012,(3):57-60,1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