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资本供应的新兴力量,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构成、投资去向和投资成败也遭到较多质疑。本文提出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是一国资本输出能力和全球资本配置能力的集中体现。文章在分析梳理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及海外投资全球化广度上升、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对外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主体和投资收益四个方面考察当前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上升中的失衡特征,进而提出纠正失衡的四大出路: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提升海外生产力;促进投资、贸易与金融协同作战,构造经贸循环与金融循环良性互动机制;规划全球布局,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集群效应和探索内外资、国民资合作,强化投资主体市场化经营;培育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海外投资生态圈。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杨 《特区经济》2008,(6):92-93
随着产业国际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借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转移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情况,运用对外直接投资下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互动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说明中国大规模海外投资必然是随着其工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地升级换代而壮大起来,同时通过海外转移产业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綦建红  李鸿 《亚太经济》2007,(4):106-109
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与潜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相形之下,对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和投资绩效方面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对外投资的重要新生力量。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看全球,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次贷危机余波未息,世界希望借助中国力量走出衰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增多;看中国,国内经济正在全力谋求转型升级,中国企业自身跨国经营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断上升,内在条件日益完备。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中国资本日益成长,成为全球投资令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0,(17):62-63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的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是:其一,中国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二,中国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其三,中国已经从对外债务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一方面,这些变化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却面临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如何重新审视和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调整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投资规模急剧扩大,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流向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前国际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当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主要经济背景做一初步的分析。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国际投资市场中的地位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李辉  张荣 《亚太经济》2012,(5):111-1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双向投资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选择。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中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双向投资在存量结构、产业结构、区位结构以及投资方式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审视双向投资,调整中国双向投资结构失衡问题,统一双向投资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是解决中国双向投资结构失衡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对外投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相似性,在地区和行业分布、投资形式和投资主体变化方面也有相似特点。日本为促进对外投资,采取了对外援助引导、建立政策性金融、行政审批改革、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开展企业信息培训等措施,效果良好,但在处理海外投资与国内接续产业发展的关系上也有一些教训。中国未来应在改革援外资金利用方式、发展政策性金融、简化对外投资行政审批、建立对外投资风险保障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学习日本经验,但同时应注意结合中国国情和面临的新形势,创新政策手段,针对性、突破性地解决中国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流动开始减缓,跨国直接投资与并购活动也急剧萎缩,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20%以上,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高达521亿美元,相比2007年增长将近1倍。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比2007年  相似文献   

11.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LP模型测算了通过O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规模的低估;技术寻求型ODI所占比例较小;海外投资产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际间长期资本流动主要方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某种经济法人以他国的工业厂矿、商业金融等为对象,以获取企业经营权为前提和核心,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利润、销售收益或其他经营收益的一种直接生产经营投资或税后利润的再投资活动,其资金的对外投放形式具体包括跨国的兼并购买、经营转让、资本合作、股权控制等等。几十年来,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研究一直注重于对按产权所有划分的种种直接投资方式,诸如全部或在一定参股下限以上购买外国企业的股票;建立独资子公司;投入贷币资本、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三大主题:金融业全球接轨,为人民币国际化作铺垫;重工业出海,保障初级原物料供应;以私企为主体的自由竞争行业拓展海外市场。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不断增长。2004年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异常活跃,中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1995~2017年39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影响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结论;并将样本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检验结果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够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影响存在两面性;进一步用中国16个行业2004~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国内研发投入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也会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文章最后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五大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央企业及单位的OFDI最能够促进中国GVC增加值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更能够提升中国GVC增加值能力,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大、国际地位显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同时,贸易的边际效益呈下降趋势,而对外直接投资则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将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但目前促进作用尚不显著,原因在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过小,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的贸易效应将会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对发展中地区的投资产生较大的贸易促进作用,原因在于我国对发展中地区的投资动机是获取资源和拓展市场,而对发达地区的投资目的是绕开贸易壁垒。因此,应该制定有差别的对外投资政策,针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规避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应该注重开拓市场和产业转移,促进多元化的、多格局的对外直接投资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规模日趋扩大,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了解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对一国合理利用外资,发展海外投资,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地区、部门流向及投资形式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一大致探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外资产收益与对外负债成本不对等以及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明显失衡。通过对中、日、德三个国家的国际投资头寸进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的结构未来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储备投资占对外资产的比重将会下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资产的比重将会上升;第三,证券投资占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比重都将有所上升;第四,外商直接投资占对外负债的比重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快速扩张,杭州、宁波、嘉兴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方阵,民营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主体,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聚在制造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大幅增强,对浙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对外直接投资是浙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重要途径。总结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对外投资的经济及金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不同类型对外投资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金融风险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推论,对外直接投资及非FDI投资的流出会引致国内金融不稳定程度的显著上升;对外直接投资会导致国内实体经济的不稳定,且随着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其边际影响会随之上升,但增加外汇储备在广义货币中的占比会降低国内实体经济的风险;若对外非FDI的投资收益出现大幅亏损,实体经济增长就会出现波动。理论模型的推论进一步提示,无论源自投资母国还是对象国的数量型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管制,都非但不能消除或减轻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不稳定程度,而且会增加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张润兴 《特区经济》2006,(9):282-284
随着国际生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投资旧格局逐渐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新格局。尤其是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制定将进一步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如何不失时机的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并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事业,不但是投资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外投资企业现况的分析和投资政策的研究,提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体、投资地区、投资产业的战略调整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