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IMF公布的1999~2012年世界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库,文章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国家结构差异。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经常账户差额、出口比重等经济效益因素,而发展中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总量因素。对人民币储备地位的模拟分析表明,2009年以来人民币在世界储备资产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只有自身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才能作为储备资产和大宗商品的记账单位,实现其国际货币的职能。文章首先引入2013年中国占全球贸易额比重等因素,通过构建Stata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相关检验证明,人民币纳入SDR后不仅可以提高SDR货币的稳定性,还可通过扩展SDR对世界主要贸易商品的计价职能以及扩大主要贸易国货币来提升其指数货币的职能,使其增强全球记账单位的代表性。另外,加入SDR也有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组成部分以补充其流动性供给。  相似文献   

3.
“当人民币可以自由交易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储备货币。人民币不会取代美元,但是会成为储备货币的选择之一。”管理资产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Permal集团CEO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4.
张戈 《中国经贸》2014,(19):145-145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含义和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等递进的几个阶段。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结算货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全面推进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完全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星 《改革与开放》2011,(17):22-23
世界贸易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格局,世界金融储备体系和世界贸易结算体系的变化趋势,促使全球货币体系必然趋向调整.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新的国际货币来调节和维护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作为当下日益走俏的“硬通货”,成为国际货币应当是众望所归.本文拟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的影响,以期利于观点的丰富,研究的加深.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格局.世界金融储备体系和世界贸易结算体系的变化趋势.促使全球货币体系必然趋向调整。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新的国际货币来调节和维护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作为当下日益走俏的“硬通货”.成为国际货币应当是众望所归。本文拟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的影响.以期利于观点的丰富.研究的加深。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国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评述关于储备货币构成问题的国际文献及其发展。这一领域的国际研究,集中于在总量层次上分析全球和国家集团储备币种结构的决定因素与在国别层次上选择最优的储备货币比例问题。证据显示,储备币种结构的演变是缓慢的过程,取决于路径依赖、惯性和各储备货币本身的特性。各国中央银行选择储备币种结构时,一般考虑汇率制度的性质、与储备货币国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及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国别研究一般基于马库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MV模型),以在收益和风险权衡的框架内求解一国储备的最优货币构成。在综述MV模型主要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该模型在分析储备币种构成时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法。本文还介绍了国际金融体系新发展对储备货币结构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国际化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市场化过程,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则没有历史先例。国际政治经济学通常强调国家和政治因素对货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缺乏相应实证支撑。鉴于此,作者以政治稳定性为切入点,探讨了政治因素对于货币国际化的作用,发现政治稳定性不仅直接影响国际货币发行国和使用国对该货币的支持程度,还通过货币信心渠道、金融市场发展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影响了该货币国际化水平。政治稳定性上升可以降低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增强货币信心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增加资本管制政策的独立性,进而推动货币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作者将国内冲突、国际冲突和政治风险指数作为政治稳定性的代理变量,使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政治稳定性对1970—2020年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等国际储备货币份额的影响。研究证实了政治稳定性影响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并发现政治稳定性更多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资本账户开放度以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上述结论对于协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的境外存量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及货币运行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使用间接法对2005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的境外人民币存量进行了估算,然后基于货币替代理论的框架,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境内外利率水平及政策性因素对人民币的境外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关注汇率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和货币运行的影响、完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监测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阶段考察美元在泰铢和林吉特隐性货币篮子中权重的变化、人民币与两国货币的联动性和两国外汇市场压力,发现两国汇率制度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05年7月马来西亚汇改后有了新特征。美元对两国货币的影响减弱,但受到外部冲击时,两国货币选择高频钉住美元;人民币与泰铢和林吉特的联动性增加,对两者的影响增大;相对于"浮动恐惧",后危机时期两国货币更具有"升值恐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我国企业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所做的调查问卷,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因素。我们发现,参与调查的企业大部分选择美元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当企业注册资本规模越大、出口量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高、主要贸易对象与公司的股权关系越紧密时,企业选择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比例越高;当为公司提供跨境贸易支付的银行是外资银行或者既有中资也有外资银行、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贸易产品更趋向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时,企业选择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计划在深圳前海创建一个特区,用于开展人民币可兑换的试验。很明显,这一举动预示着中国将开放其资本账户,为人民币自由兑换拉开帷幕,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能与美元争夺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各央行的储备货币。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的统治权。"二战后,特别是美元和黄金脱钩以后,美元被当成世界货币来衡量其他货币,其优势无可比拟。如果人民币能够像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造成储备多元化;汇率波动加剧不利于人民币储备地位的稳定;人民币使用惯性的增强、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增加均能增加其份额。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造成储备多元化;汇率波动加剧不利于人民币储备地位的稳定;人民币使用惯性的增强、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增加均能增加其份额。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14,(21):12-13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1日,英国政府发行的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有评论分析,今年是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5周年,此时人民币成为英国储备货币,既是对中国货币前景的肯定,也使金融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充满信心。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出席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仪式时表示,这一举措将为中英经济和贸易合作注入新动力。英国政府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在英国迈出了坚实步伐,其意义及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修正的两步Frankel-Wei模型测度了人民币在全球109个经济体的货币锚效应,然后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着重分析上述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和锚定人民币权重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区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人民币已成为49个经济体的货币锚,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国际化收益公式是研究货币国际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一国货币到国际货币,铸币税收益与境外储备资产金融业收益远大于其所付出的相关成本。但是,货币国际化收益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还在于该货币的市场选择与制度安排的结果,在于其内在的世界经济地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呈现出了减速发展的情况,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在2013年实现了全球的贸易总量第一的位置,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以来一直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这中主要单一的货币结算方式,对我国的外贸交易存在外币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013年12月9日,随着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第二大融资货币,为将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对我国的贸易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驶入加速发展期.人民币跨境结算额逐年猛增,在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流通度较高,并被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列为官方储备货币.就在人民币已渐具“区域货币”特征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启动恰逢全球美元从流动性扩张转变为流动性收缩,美元相对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逐步走强——而非“美元崩溃”——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金融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