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暴涨暴跌"市场行情指数以区分股市异常波动与非异常波动行情,利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及五次扩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精确分离出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独立效应。研究发现,虽然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会增大股价崩盘风险,但是卖空交易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市场行情对卖空交易和融资交易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暴涨暴跌"市场行情加大了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大程度,却显著提升了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本文拓展了卖空交易经济功能的研究,并区分了股市异常波动(暴涨暴跌)和非异常波动行情对卖空交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功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融资融券制度、促进卖空交易功能发挥、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债务违约暴露的信用风险具有传染效应,会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的冲击.以2013—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在区分放松卖空管制和卖空交易不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放松卖空管制使公司积聚的"负面消息"得以释放,减缓了大股东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二是放松卖空管制后,市场上投机者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过度挖掘放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而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规模的扩大会加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债务违约暴露的信用风险具有传染效应,会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的冲击.以2013—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在区分放松卖空管制和卖空交易不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放松卖空管制使公司积聚的"负面消息"得以释放,减缓了大股东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二是放松卖空管制后,市场上投机者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过度挖掘放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而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规模的扩大会加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影响。基于我国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的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发现:对于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引入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乐观性偏差,并提高了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当机构私利引起的利益冲突较轻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促使财务分析师提供更准确的预测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现金价值及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来看,放松卖空管制通过这一系列治理作用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卖空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准自然实验机会,本文以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限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业务允许市场中的知情投资者挖掘企业负面信息进行卖空,形成有效的卖空威胁,从而震慑企业,显著降低其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具体而言,卖空交易行为跟企业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卖空交易行为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收益率;当企业有进一步融资需求或并购扩张战略需求时,卖空威胁对企业的震慑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威胁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31日,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告别"单边市"时代,我国证券市场也具有了卖空机制,本文以卖空交易为研究对象,研究卖空交易对股票市场的相关影响,笔者认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极大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志强 《征信》2016,(11):71-75
交易对手风险主要存在于证券融资交易业务和场外衍生产品业务(OTC Derivative)中,其中以场外衍生业务表现尤为显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从发端、发展到最后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交易对手风险被视作违约风险的传染源和市场波动的放大器,展现了巨大的破坏性。归纳交易对手风险研究的演进过程,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VAR模型、协整分析及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融券试点运行以来的交易情况做实证检验,发现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都与股市波动协整,且融券卖空对指数波动的影响要大于融资交易,同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的整体贡献很小,股市波动更多源于外在因素及自身的惯性影响。在"转融通"机制推出之后,融资融券发展的关键还是要控制卖空,其运行模式可以从单轨制到双轨制、中央结算机制逐步改进,且每种模式下都要兼顾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企业债务融资入手,运用放松卖空管制提供的天然准自然实验,分析卖空机制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提出卖空机制能通过信息机制和治理机制双重作用分别影响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和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得出相对不可卖空企业,卖空机制使卖空企业具有较小的融资规模和较为紧缩的债务融资期限。另外,本文还加入信息中介即分析师关注,进而考察卖空机制对债务融资影响的稳定性。实证结果显示,相比不可卖空公司,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度能够削减卖空机制对可卖空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涵青 《时代金融》2013,(24):258-260
本文以转融通试点初期沪深两市的试点股为样本,以沪深300指数代替整体市场形势,通过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转融通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影响,发现融资买空交易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融资买空交易和融券卖空交易量都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水平,而市场流动性水平也会对融券卖空交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强化投资者保护是新《证券法》的立法核心。本文基于新《证券法》审议通过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法治建设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审议通过显著降低了公司债信用利差。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升债券流动性与降低债务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债券特征看,当债券融资依赖度高、债券契约条款少、承销商声誉差时,法治建设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强;从公司层面看,这一影响在投资者交易意愿低、投资者保护力度弱、信息披露质量差以及违法违规风险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债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冬蔚  彭松林 《金融研究》2019,471(9):188-207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4.
梁春艳 《河北金融》2013,(12):49-50,63
为全面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对河北省75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资金主要投向农户和小微企业,有效支持了弱势群体的经营发展,但是企业贷款利率较高;资金来源受限,融资成本较高,整体融资难度较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贷款违约风险以及由于融资受限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但向金融机构传染的潜在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5.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近几年,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证券公司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有效改善了收入结构,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的竞争各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为各个公司提供了全新的竞争机会.同时,通过转融通业务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以更加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业务规模、流动性、客户违约、平仓纠纷、市场变化、经营管理及操作等多方面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客户准入、资金规模控制、抵押资产定价、强化动态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相关配套交易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及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考虑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此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发挥有赖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期货》2010,(2):45-46
一、什么投资者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证券公司应当了解该投资者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内容。对于不满足证券公司征信要求、在该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作为切入点,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放松卖空管制能够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减少股票的错误定价,使得股票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股权质押融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股权质押可能向市场传递出一种"坏消息",引发卖空行为,导致股东的利益受损。两方面共同作用从而降低了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意愿和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可以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治理机制规制公司的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后门融资假说的框架下,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以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可转债融资企业与股权融资企业的财务特征,总结出了可转债发行公司的具体特征,结果发现:较股权融资企业,可转债发行公司(1)规模更大、更年轻、违约风险高,而成长机会差异不大;(2)资本支出、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更高;(3)为了降低其违约风险,其盈利能力更强;(4)发行公告前,股市相对处于低迷时期;(5)发行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