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藏族服饰形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青藏高原气温低、温差大的独特地理的环境下,藏族人民的服饰主要以保暖、简单、易穿脱为目的进行设计,另外今天的藏族服饰还受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影响。总之,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因素是影响藏族服饰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盈  班晓青  常雪梅 《魅力中国》2014,(13):120-120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艾,是一种社会成员普遍心理情感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藏族服饰文化,是盛开在雪城高原的一朵奇葩。一方面体现了藏族人民历经数千年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以及藏族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本文根据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基本特征.从服饰色彩、服饰的图案纹样、服饰的佩饰以及服饰中数字的广泛运用几个方面.来探讨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及其所体现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族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文化艺术的形成和藏族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藏族的服饰文化包括了十分广泛的内容。一、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扎桑 《魅力中国》2011,(8):265-265
民族服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轨迹。邦典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服饰文化,其形成与转换与藏族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历史密切相关,从而成为藏民族民俗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清楚邦典服饰的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邦典服饰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使得文章具有较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邢力 《魅力中国》2010,(29):91-91
成都武侯横街是成都最著名的藏民聚居区,它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成都武侯横街这个藏族聚居区为例,分析了武侯横街藏族人们服饰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的原因,并对其遵循的文化规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贾俟萌 《黑河学刊》2010,(12):39-40
传统服饰与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密不可分。婚礼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庄重而又喜庆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从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服饰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具体为服饰的颜色。图案体现的思维,审美观的相同点及差异,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康巴藏族服饰艺术,是当地人民对美的创造和美学追求的最好见证。康巴藏族服装特别雍容华贵,各类装饰品极为绚丽贵重,一套衣装、饰品价值高达10万元。不论男女,从头到脚都有不同质地、不同色彩、不同形状及不同图案的装饰品,由金、银、铜、珊瑚、玛瑙、翡翠、松耳石、珍珠、宝石、弥腊、骨质等精工细制而成。这是康巴服饰与藏族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之处。袍汉族服装以上衣下裳为套,藏族则是衣裳连成一体为袍。藏族长袖袍,款式大方实用,日遮体,夜御寒,有男女款式之分,也有冬夏之别,还有农区、牧区之分。康巴语称袍为“葛热”,均以三幅二襟开摆式,平肩宽袖γ字领,大衣  相似文献   

8.
中国千年的服饰制度顺应着中国传统地制器尚象思维并服务于政治体制。早在周朝就形成具有政治色彩等级区分的冕服制度,但除去政治因素,服饰形制的变化同样也体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比如,唐朝在经济文化昌盛的大势下,服饰艺术决不局促于原有基础上添枝末叶的变化,容天下一切可容,带来唐代服饰突破性的变化。女子领口开敞露胸,并有女子穿胡服之风以求新意。而宋代理性思维的回复使服饰又回归于内敛含蓄之势。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传统服饰装饰艺术和服饰审美方面也呈现出变革的延续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明代后期的平民服饰从质料、 色彩和形制方面相比明初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服饰文化发展的新气象,也是服饰制造业发展的产物:棉花的广泛种植和丝的广泛运用为服饰生产提供原料;织染技术的提高和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为服饰加工增加助力;大大小小的服饰贸易则将服饰产销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赵璞 《魅力中国》2014,(20):121-122
彝族服饰是彝族生活的写照,历经长期的演变,逐渐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彝族服饰具备了不同支系外传识别功能、职业标识功能、地位识别功能、年龄识别功能、婚否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满族服饰产业化概况,介绍了满族传统服饰的工艺特点,分析了满族服饰传统工艺在产业化过程的变化与发展。指出,辽宁满族传统服饰工艺以独特的手工针法、手工绣法见长,但由于产量低、效率低致使部分手工艺逐渐消失,使得满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难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对消费市场细分,不同手工工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出改变,不但适应机械化生产,更要突显民族地方特色手工技艺,体现满族传统服饰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2.
张霞 《魅力中国》2014,(19):96-96
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同属视觉艺术,舞蹈服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舞蹈中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在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舞蹈服饰形象,既与舞蹈艺术交相辉映,又成为中华服饰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服饰和舞蹈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有着相通的艺术语言。舞蹈与服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靠舞蹈服饰得以升华,而舞蹈服饰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充溢生命。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涛 《魅力中国》2014,(2):76-7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贸易经济活动朝着更加现代化、更加便捷、适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其优势极大的显现出来。服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而全国8万多家服饰企业多以中小企业的形式存在。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今天,许多中小服饰企业在网购的热潮中,纷纷进军电子商务领。据相关数据表明,快速成长的服饰时尚类产品已成为我国网购的第一大类商品。但目前国内服饰电子商务的应用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对中小服饰企业而言。因为,中小服饰企业如何发展好、利用好电子商务,增加商业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是本文所要探索的。  相似文献   

14.
程晓丹 《新西部(上)》2013,(7):109-109,112
文章解读了清代男子、女子服饰的传承与创新,重点介绍了宫廷服饰和官员服饰。认为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但其精神实质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何晶 《中国报道》2008,(11):64-65
一个时期人们的服饰,是一面解读这个时期社会的镜子。改革开放30年来,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的不仅仅是时尚的变迁,人们思想的变迁,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宋海玲 《新西部(上)》2010,(7):118-118,108
服装作为影视剧中角色造型的重要手段,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影视服饰设计应借鉴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既能体现现代服饰设计的特点,又能折射出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特色和审美趋向的影视作品的服饰,更好地体现影视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影片中的明星服装设计别出心裁、美仑美奂.服饰作为电影视觉符号,它传达的是人物形象识别,还有服饰色彩在视党上的冲击.以视觉文化为理论视域,电影服饰必须兼有符合角色需要与体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焦亚珂  徐青青 《魅力中国》2010,(23):306-306,312
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图案表现是具有中国元素,是中国味道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愈演愈烈,中国传统艺术形态深受世界著名服饰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饰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应该在服饰设计中运用更多的中国传统图案,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探索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服饰作为流行时尚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被大学生极力效仿,甚至走到了极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朴素大方的美德,就要将儒家服饰思想精髓融入当代大学生流行服饰,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高品位的服饰现,辅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现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用流行时尚的服饰语言采传承儒家服饰精髓,在古为今用的同时展示出儒家服饰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南苗族服饰的图案稠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苗族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载体,是苗族历史的存根.西南苗族服饰其款式特点、社会功能、艺术品味几方面在苗族服饰中颇有代表性,呈现出苗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审美意境,实现着苗族服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