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2021年的到来,石油和化学工业开启了“十四五”由大向强迈进的新征程。新征程中有新构想:1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布会在京召开,描绘行业发展新蓝图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以及旨在动员和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石化绿色工艺名录(2020年版)》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2.
<正>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项目攻坚,坚定不移持续实施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有力有效发挥电力能源央企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认识层面上,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在实践角度上,必须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3.
电力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存量燃煤电厂转型发展问题,不断提高燃煤电厂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度和贡献程度,推动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经营协调发展。我国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在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推进电力系统中规模和占比较高的传统煤电企业转型发展,从而实现“双碳”工作在电力领域的广泛覆盖和创新开展,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两会,破达峰、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再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意味着,到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破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到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共建美丽家园,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红河供电局(以下简称“红河供电局”)加强电力需求侧和节能管理,开展用户侧绿色低碳服务,着力提升电气化率和能源使用效率,结合实际推广各类电能替代技术,营造出全局携手广大用电客户参与节能降耗、践行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树立了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开展了“双碳”目标下企业节能减碳路径探索研究,可为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中和需集团从全局高度制订“双碳”目标综合性方案,并在各业务板块予以细化落地,提高集团业务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速度。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风口下,“绿色”“低碳”将是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经济社会的主体,企业在“双碳”之路上承担着重要角色,当前多个行业、企业正积极筹划并制订适用于行业趋势及企业自身情况的碳中和实施计划。其中,旗下有不同业态的多元化集团制订碳中和计划并执行时具备相当的复杂性,不仅要管控单个子业态的碳中和计划,而且要通过发挥集团性管控的优势实现整个集团的碳中和,是对多元化集团面对“双碳”目标的系统性管理能力的实战检验。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开启经济低碳转型的首年。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排放总量大、脱碳时间短.能源系统转型难等诸多挑战,想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能源生产侧和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消费侧进行全面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多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面对庞大的"碳金融"市场,本文总结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碳金融市场意义,针对钢铁行业发展碳金融提出了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作出“碳中和”承诺后的第一年,在这样伟大历史节点上,2021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两会上,能源和电力行业的话题依然受到关注,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代表委员们躬身履职,对能源电力行业长远大计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的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2030年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对“双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围绕“双碳”的时代命题,坚持战略、问题、市场、价值、高目标“五大导向”,系统提出一系列原创性观念、变革性路径、突破性方案,为高质量实施“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要求,国网冀北营销服务中心勇担时代责任,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抢抓“双碳”机遇,争当电力“双碳”革新先行者,从冀北区域实际情况出发,深挖电力数据价值,理清冀北区域资源特性,反复摸索构思“双碳”模型,因地制宜数字化技术赋能“双碳”实践,打造了冀北多元场景应用下的“双碳”监测平台,全面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我国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元年。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项重要任务进行具体部署。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成为各地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按照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要求和新目标,精心谋划,科学布局,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围绕“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的“五碳并举”措施开展科技攻关,扩大技术储备,充分发挥油田节能减碳技术支撑作用,全方位助力推进碳中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加强海南高比例核电发展,有利于把海南建设成为以核电为主力电源的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助力我国实现碳排放早日达峰. 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对实现碳达峰意义重大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而努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也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将促进我国能源和经济系统加速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在县域层面,以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打造“零碳县”,对于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两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双碳”目标实现方式的又一新论断。因此,不能孤立地理解新型能源体系,而是要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下,创新积极、与时俱进地理解贯彻,要明确新型能源体系是为了积极稳妥、先立后破、经济高效地实现“双碳”目标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从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到陆上石油对外合作、从积极引进来到慎重走出去、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到全面开展国际石油合作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近30年的国际石油合作不仅通过“引进来”给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而且也通过“走出去”使中国石油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石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是主战场,火电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火电企业率先纳入。碳约束时代来临,火电企业进入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时代,必须加强碳资产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