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贸易、融资、结算、投资储备的货币,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同时在境外形成人民币股市、期市等市场体系,进行即期、远期等各种业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我国实施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亦成为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引擎,相反,人民币国际化也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两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研究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及稳步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球182个经济体1999—2021年月度汇率数据,本文构建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的货币“隐性锚”指数(HAI),并对五种货币“隐性锚”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美元“隐性锚”指数始终处于第一位,且近年来进一步提升,2021年达到45.806%;第二,人民币“隐性锚”指数呈倒U形发展,2021年年末人民币以11.892%的“隐性锚”份额超过日元(8.093%)和英镑(11.038%),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23.171%)的第三大“隐性锚”货币;第三,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和采用非浮动汇率制度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第四,网络外部性是影响货币“隐性锚”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升的人民币汇率以及稳步开放的资本账户水平均有利于人民币“隐性锚”指数提升,加之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未来的网络外部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的研究对全面认知货币“隐性锚”分布、构建较全面的货币国际化指数、提升人民币“隐性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雄  王赟祥 《新金融》2006,(3):35-37
亚洲货币单位的出台对我们的汇率改革是机遇还是更多的挑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不可能三角”不能作为中国汇率选择的依据,基于亚洲货币单位的东亚货币合作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需要在“钟摆”区间里使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稳定中增加更多的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构建了数字货币参与货币供求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差异(利差和汇率)与数字货币量价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两国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和量化冲击效果。得出结论:(1)通过识别中美利差舒适区,发现比特币交易活跃,中美利差与比特币量价具有同向趋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其中交易量表现的冲击效用更为显著;(2)由于比特币人为操纵的交易习惯,造成了汇率对比特币量价影响的差异。主要建议:(1)深入研发尝试发行锚定人民币的数字稳定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的挑战,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3)长远布局,发挥以人民币为锚的数字稳定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国际公共品金融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8—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货币汇率的日度数据,采用DCC-MIDAS模型估计了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汇率关联的动态相关系数。结果发现:“一带一路”重要合作项目的推进能够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人民币对沿线国家已经形成一定的辐射性,主要面向双边经贸合作紧密的国家,且该汇率影响关系的形成存在地缘特征;同时,人民币与部分沿线国家已形成的汇率联动关系能够抵御一定的外界干扰,但内部传导关系并不稳定,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结构单一,合作关系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此外,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国经济的冲击影响了国际汇率市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币此前已形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管涛 《金融研究》2018,462(12):19-36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一度持续下跌。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货币超发”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指出,中国较高的M2绝对值和与GDP的相对值是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致的货币需求以及较低的货币使用效率造成的,不能简单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人民币并不存在因“货币超发”而必然贬值的逻辑。保持汇率稳定、实现汇率制度成功转型的最大挑战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非货币数量。因此,本文提出了发展是关键、预期很重要、金融要稳健、开放宜审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快速推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中更多贸易伙伴的选择。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将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以节约汇兑成本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何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贡献卓著值得深入探究。从“货币结算”的视角出发,利用VAR模型检验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核心的指标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贸易规模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贡献重要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军事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尚不明显。政府部门仍需四方面的努力: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维持币值稳定,三是扩大贸易份额,四是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对人民币供给形成冲击,即产生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强度及其传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供给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而有所增强;从传递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作用效力较弱,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联性很强,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在人民币汇率作用于国际收支这一传递环节发生了较大减损。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不利扰动,近期首先要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预期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其次是推进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切断或弱化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递路径。从长远来看,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币跨境使用形成联动,这将在稳固货币信誉、扩大使用网络以及提升资产安全属性等方面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跨境使用相辅相成。共建“一带一路”形成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和高效的政策沟通,营造了良好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环境,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日益深化的经贸往来也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拓宽了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融资功能。未来,  相似文献   

10.
李刘阳 《新金融》2020,(3):39-44
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增多,"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货币的融资需求也与日俱增。当前,中资企业普遍面临一带一路国家当地货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下通行的美元融资模式则存在巨大的汇率风险。运用好央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央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额度为中资企业提供当地货币融资成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动用央行双边本币互换额度对企业进行融资的相关业务的流程和开展情况,并就互换资金借贷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选择的政策目标,构建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确定的模型,估算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并将不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所参照的一篮子货币基本上是比较弱的参考。因此,我国央行应继续提高“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地位,使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能反映与一篮子货币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立法思想的差异、国内法律制度不健全、国际法律制度的缺失对中国古代货币法律制度与现代国际货币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着眼于当代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结合历史上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强国时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使用人民币也应当在国际金融法层面注意相应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与金融交易的重要货币。为了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利用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每日名义汇率数据,分析了人民币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双边贸易显著增加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共同变动的可能性,而通胀差异则降低了这种可能性;根据中国的两项主要货币改革政策,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三个子阶段,结果与原有的主要发现一致;人民币互换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人民币和更大经济规模、更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一路上涨,非美货币集体承压。在我国逆势降低基准利率且未动用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贬值幅度仍相对较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价基本稳定,发挥了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扩大体现出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日益成熟,为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提供了条件。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均衡的内在支撑是什么?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差为何多次出现走势背离?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背景下的走势前景?商业银行应如何在汇率双向波动环境中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自身客户?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对上述问题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相似文献   

16.
王凯 《中国外汇》2008,(3):38-39
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正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货币篮子。货币当局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总体原则,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市场供求基础上,参考货币篮子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正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货币篮子。货币当局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总体原则,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市场供求基础上,参考货币篮子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金融研究》2016,435(9):50-66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 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人民币贬值10%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净出口效应仅为0.4%,即贬值将改善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收支,但影响极为有限。本文给出了平衡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加快外贸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6月30日,人民币CFETS指数贬值幅度达到7%,但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仅贬值3%。在参考篮子货币的规则下,篮子货币反而比双边汇率波动性更大。这令人感到困惑。目前,  相似文献   

20.
G20伦敦峰会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应该是什么?在“一极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从中国和平崛起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大宗商品的人民币定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为此,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对周边国家和企业的人民币贷款、扩大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范围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