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既要有理论支撑、目标导向和路径选择,又要有科学长效的机制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既要有理论支撑、目标导向和路径选择,又要有科学长效的机制保障,笔者试就农发行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机制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溶于世界经济的海洋,意味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们既要熟悉WTO的规则,又要遵守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交易等基本原则;既要充分运用好WTO赋予我们的权力,又要对现行存在的不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为此,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放开粮食市场,是一个大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是以土地为平台的发展,这就产生了土地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发展用地;既要严格土地执法、又要提供热情服务;既要履行岗位职责、又要自觉服务区域大局;既要开发土地资源以达到耕地占补平衡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既要确保建设项目供地、又要处理好被征地农民的各项利益到位,维护失地者合法权益,保证供地程序流畅.土地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处理上述几个关系,笔者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农村合作银行的体系建设问题,众说纷纭,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必须考虑既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又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既要顺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又要符合信用社的客观实际。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民增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有效抖动农业增长,更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要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又要建立起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既要高速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又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既要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又要从总体上树立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既要依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又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等。仔细梳理毛泽东的探索思路和经验,为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勇于实践,统筹兼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集体资产是农民集体长期形成的劳动积累和国家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的社会保障。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乡村集体企业的改革要积极妥稳地进行,既要增强企业活力,又要实现集体资产...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正确处理开展经济建设和开展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选择新农村建设具体模式的关系,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又要不拘一格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文化资源的关系,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保护文化资源摆在同一棋盘上;正确处理注重当前发展与关注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求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9.
<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须确定普惠金融远期发展目标和体系框架,加强基础性金融设施建设,坚持金融改革与监管创新同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标志着普惠金融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目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困境约束,既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又要强力推进实践探索;既要遵循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既要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作用。要实现农业资源有效配置,既要注重显性资源的利用,又要根据市场需要去培植和开发隐性资源;既要注重资源合理流动,又要防止资源盲目流失;既要有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又要切实根据市场要求配置资源,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垦区企业既要发挥支撑作用,又要借势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农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实现垦区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是全面发展 ;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 ,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所谓协调 ,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所谓可持续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政企分开:国有粮食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本刊编辑部长期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要履行政府职能,又要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既不能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又不能坐以待毙。正是欲搏不能,欲罢不行。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国有粮食企业要摆脱困境,唯一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得到了社会上下广泛而迅速的认同。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与社会两条腿一起走 ,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 ,既要遵循市场规律 ,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既要以发展为主题 ,又要考虑到资源约束与环境的承载力。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恢复起来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根据新疆自身的特点 ,走保护与发展并重 ,集经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既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又要重视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要从搞活经济出发,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着手,去建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我国林业特点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建国初期,由于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生搬硬套不适合我国林业特点的苏联林业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它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它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它既要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处理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视点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本期特稿刊登上海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孙雷的文章《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重点突破 实现跨梯度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通常要经历以点带面的农业示范园区-现代产业园区-整县覆盖、板块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三个阶段。对于陕西这个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的省份来讲,既要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实现跨梯度式发展;既要实施重点突破,又要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研究社会集团的形成,重视社会利益的均衡,把握社会心态的变化,寻求社会稳定的机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畅通社会诉求的渠道,完善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既要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目标,也要制定社会发展政策和目标;既要继续调整完善经济结构,也要不断调整完善社会结构;既要推进经济转型,也要逐步推进社会转型;既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要同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既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文明。我们最终的目标应当是:强大的国家,民主的政治,繁荣的市场,发达的社会。所有这些,也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进行财政改革既要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这一实际,建立我们自己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