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逆差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附加值和贸易附加值率,随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在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在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形态中,尽管存在贸易逆差中国仍旧获得了一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利益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实现的,如果出口数量扩张受到阻碍,中国将会出现贸易利益漏损.最后本文的建议是:要提升中国自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获利,需要实现中国分工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相似文献   

2.
中非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制成品贸易在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出口非洲的制成品贸易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总体趋势和贸易结构,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在继续深化中国与非洲的制成品贸易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非洲制成品贸易结构,实现中高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非洲市场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具有相对的地缘优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在云南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主要集中于与云南省与有接壤的中南半岛国家;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云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体现着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性;从产品结构看,云南产品出口附加值增高,工业制成品近八成;云南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占同期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比重相当1低,没有充分挥云南在中国一东盟之间的桥梁作用: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集中于昂明和终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出口初级产品同时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到进口初级产品同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模式转化的时点进行了判断,进而从要素禀赋状况、两类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以及相对需求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促使我国贸易模式转变的根源,为我国贸易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戴翔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80-88,127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以贸易附加值来刻画出口品内含的新增价值,从而更本质地揭示一国出口的真实贸易利益。本文利用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出口贸易内含国内附加值视角,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结果表明:(1)伴随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出口贸易内含的国内附加值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虽有下降趋势,但总量却呈稳步上升态势,且数量巨大可观,出口贸易的总量经济效应十分显著;(2)从分行业层面来看,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对贸易利益的贡献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表明出口贸易利益来源结构进而所反映出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3)服务出口对贸易利益的贡献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所做贡献极其有限。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以此推动附加值贸易高速增长,进而实现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薇  胥媛 《时代经贸》2007,5(7):43-44
本文通过对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及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现阶段以服装为主的杂项产品出口是我国工业制成品中贸易竞争力最强的产品,而机械运输设备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最后对未来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和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判断,发现中关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上,其中,化学制品的贸易几乎全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状况,从需求角度看,是因为中关之间存在看对质重差异或技术差异的同类产品的相互需求;从生产角度来看,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中美工业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关.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中国的专业化水平,增加贸易额和溢出技术,但因为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属于垂直型,所以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竞争优势是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的重要条件.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演进反映了我国贸易获利能力的变化.1994-2004年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变化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上升,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减少,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结合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检验和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进口国GDP的乘积、进口国是否为APEC成员国身分以及进口国是否与中国接壤等因素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贸易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两国间的距离因素则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提高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出了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状况构成了测度一国工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根据相关经济学和贸易理论通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历史数据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和若干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和影响力度进行分析,得出了需要重视产业内贸易、合理吸收FDI等有助于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提高、推动外贸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曾铮  胡小环 《财经科学》2005,(4):162-168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并存的现象,对中国现实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初级产品及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减均与价格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接着,文章设立了一个引入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数理模型,说明以上悖论源自于我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均位于产品内分工的低价值链部位,从而造成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假象.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我国贸易利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晓薇  胥媛 《时代经贸》2007,5(7Z):43-44
本文通过对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及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现阶段以服装为主的杂项产品出口是我国工业制成品中贸易竞争力最强的产品,而机械运输设备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最后对未来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来说,东盟的合作动机和现实收益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关系研究方面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研究证明,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动机在显性层次上是扩大对中国出口,在隐性层次上是扩大自身的外资流入,而且后者以前者为条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东盟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因而更加积极推动合作。中国应该针对东盟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采取有区别的灵活的政策,使所有东盟国家都有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重工业产品的出口趋同态势日趋明显,双方在争夺世界市场中竞争激烈,但整体上中国与东盟仍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苏颖宏 《经济论坛》2011,(11):23-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盟五国制成品出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用固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东盟五国制成品出口增长因素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1980~2008年,东盟五国出口增长从"强竞争、弱市场"转变"强市场,弱竞争"的局面;同时,商品构成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从正向作用转向负向作用,成为制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作用路径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最终得出技术创新对高低技术制成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技术制成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目前我国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是由技术创新要素驱动,而中低技术制成品出口仍由劳动力要素驱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技术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庆 《财经科学》2010,(11):93-100
本文首先利用璐四位数编码的制成品双边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对1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价格贸易条件与收入贸易条件,然后采用一种新的贸易品技术分类方法,对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与其出口结构的关系与传统理论大致相符,即增加高技术制成品在全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改善制成品的整体价格贸易条件或降低其整体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能够带来其贸易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省际差异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伟  何莉 《经济地理》2007,27(2):187-190,195
文章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异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中国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应该着重降低三大地带之间制成品贸易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间贸易趋势的研究,深刻揭示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内在因素,即地区主义、东盟-中国贸易自由区及组织与国家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的经济交往都将以合作为主导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此合作中为获得最大利益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