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基金规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对基金规模与其费用、流动性和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笔者以我国2004年~2006年间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基金规模与其费用、流动性和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规模的增加在引发基金费用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会因降低基金流动性而损害基金业绩;基金规模和基金业绩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证券投资基金广泛运用的业绩评估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规模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与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最后分别针对基金管理者和基金投资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宁  宋歌 《经济论坛》2009,(17):112-115
本文通过实证来研究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做出合理的解释。实证的结果表明,业绩增长是决定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主要变量,业绩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甄别出了影响基金业绩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管理费用率、总费用率及基金经理变更频率对基金业绩均有显著影响,而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中国证券市场自开放式基金发行以来的全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数据,对我国基金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报告了不同基金管理模式下的基金业绩和风险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团队管理的基金业绩要差于单一经理管理的基金,团队的业绩与基金管理团队成员的数量非线性相关,尤其是两名经理管理时基金业绩更差。不同背景的经理加入,给团队业绩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基金团队管理并不会直接增加基金的风险行为,团队管理的基金有更低的换手率,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管理的规模也更大。最后在文章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置团队管理模式时,应体现惩罚与激励相结合的思想的建议,更好地实现团队管理模式推出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肖奎喜  杨义群 《经济论坛》2007,(14):125-127
一、引言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交易(Linquidity Trading)是指基金的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买卖基金的交易,包含基金的申购和赎回两个方面.关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流动性交易行为对基金投资策略和基金业绩的影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基金投资风格、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影响并不显著相比,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与基金业绩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深入的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关系呈现倒“U”形。本文认为,倒“U”形前期所呈现出的正向关系源于基金经理个人能力随时间的逐步显现,而后期二者的负向关系则与我国基金经理的高流动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优秀的基金经理更容易跳槽这一假设。并且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本文结果表明: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对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个人而言均非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叶莉  刘巍 《现代财经》2006,26(8):24-28
基金业绩评价与其投资风格是密切相关的,投资者通过对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分类。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投资偏好的基金进行投资。本文在对开放式基金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抓住不同类型基金之间的主要差别,提出了两种新的基金风格评价指标。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开放式基金中,选取15支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趋于相同,投资者对于基金宣称的择时能力不可轻信。应该结合投资风格分析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9.
资产配置是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决定投资组合相对业绩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战略性层面考察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资产配置效率,通过对45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进行实证研究,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政策性资产配置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金的规模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Fama-Macbeth回归方法对基金规模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开放式基金的绩效与基金规模之间存在着例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使各国的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有所加强.为了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文章首先在总结VaR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风险调整的L-VaR模型测度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重仓股个股和基金组合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其次,根据赎回量与赎回次数的概率分布提出开放式基金最优预留现金比例模型,并且给出基金最优减持比例确定以及基金最优变现策略的思路.由此,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覃金华  李玉龙  李永建 《经济视角》2012,(4):101-103,85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集合投资理财模式,其所受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开放式基金样本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影响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业绩对基金赎回的影响显著,基金规模与基金赎回负相关,而基金持股集中度与基金赎回成正相关,分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赎回,上证指数收益率越高时开放式基金赎回越少,而开放式基金上一期的赎回与当期赎回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闭式基金流动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芳 《生产力研究》2007,(13):44-45,91
文章对沪深两市54只封闭式基金在2003年1月2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的日流动性数据进行了度量和统计,并对基金流动性的月度效应,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基金流动性时间周期上具有显著的月度效应,到期期限、流通股本规模和业绩表现对基金流动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琳  李杨 《时代经贸》2014,(6):71-71
本文拟采用基于参数法的研究方法,研究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持续周期不同,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同时,基金业绩与投资风格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来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政勋  王聪 《当代财经》2004,(11):48-52
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穴M1雪增长率作为先决信息变量,使用CAPM、T-M、H-M以及FF3三因素模型的条件和无条件模型,可以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来源进行实证分析并相互验证实证结果。研究表明,先决信息变量对开放式基金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选股择时能力对开放式基金业绩的贡献比封闭式基金要大得多,但市场超额收益对两者的影响却相反。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问题以及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封闭式基金逐步边缘化,封闭式基金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本文从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角度对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封闭式基金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开放式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流机构投资者和主要金融产品,其产品结构决定了开放式基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风险.近年我国开放式基金越来越偏好集中投资,此种投资方式是否加大了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运用L-VaR方法测定2007年第三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开放式基金资产重仓股的流动性风险,对集中投资的影响程度做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风险是开放式基金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流动性指标来度量流动性的大小,进而建立模型得到了流动性风险值.经检验,开放式基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需要采取措施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基金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中国开放式基金数据实证分析了基金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管理模式与基金风险特性和投资业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管理模式的采用主要受到基金公司对管理模式偏好的影响;在控制了基金特征后,团队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基金总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并能显著提高基金投资业绩。本文结果支持了团队决策的意见折衷理论,发现了团队决策优于个人决策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中国开放式基金能否战胜市场这一问题,把2005年2月-2009年5月的97只中国开放式基金,分为三类:偏股型,平衡型和偏债型;分别应用M2指数、詹森指数及T-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基金总业绩、择时能力及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开放式基金在研究区间内总体业绩M2指数为负且Jensen指数不显著,也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业绩具有输持续性.结果反映,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开放式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