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据统计,从1998-2006年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金额约为1400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达700亿元,占50%,已成为私设"小金库"的重灾区。特别是2009年我台就先后接到过八次类似"小金库"清理自查文件,通过它的主要七种存在形式、十二个特点、主客观因大家逐步了解了它,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查、整改,规范和健全了我台的财务管理制度,台领导和财务人员高度重视,完善了内控监督机制,加强了群众参与意识。因此本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治理?以此来警示私设"小金库"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据统计,从1998-2006年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金额约为1400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达700亿元,占50%,已成为私设"小金库"的重灾区。特别是2009年我台就先后接到过八次类似"小金库"清理自查文件,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查、整改,规范和健全了我台的财务管理制度,台领导和财务人员高度重视,完善了内控监督机制,加强了群众参与意识。因此本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治理?以此来警示私设"小金库"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一些利益团体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在会计信息资料上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谋取不正当利益,已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完善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消除"小金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采,尽管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但是这种现象依旧是屡禁不止.本文以"小金库"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了"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及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探讨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坚决取缔"小金库",以杜绝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培泉 《经济师》2011,(9):156-157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也是屡禁不止,它不仅无情地吞噬着国家的财产,还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已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自2009年以来,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小金库"治理工作。文章就"小金库"的成因、造成的危害等情况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机制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私设"小金库"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的黑洞,是社会消费指数膨胀的源头,也是造成腐败现象的温床。文章分析了"小金库"带来的危害,并对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小金库"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规定 ,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不列入本单位财务账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各类资金的行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是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 ,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查处难度极大 ,笔者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和办理经济案件实践中 ,总结出“小金库”的来源和危害 ,以及追查“小金库”的几种方法 ,运用较为有效。一、“小金库”的来源目前 ,社会上不少地方和部门在“小金库”的设立中“殚精竭虑” ,致使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小金库”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 ,多则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仔细分析起来 ,“小…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的类型分析及审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通过不正当、不合法渠道聚敛形成的帐外资金,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私设"小金库",依然有人我行我素?笔者对多年审计工作中查处的"小金库"类型和审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一、各项其他收入、回扣不入帐型;二、虚例支出,转移"小金库";三、利用往来款项设置"小金库";四、利用单位有收费权利,随意放宽收费标准,从监管单位收取一定帐外资金设置"小金库".五、固定资产清理不按正常程序,清理收入不入帐.  相似文献   

9.
浅析财务管理中私设“小金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飞 《经济师》2009,(10):185-186
小金库是违反党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公为私,未在单位财务部收入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滋生贪污腐败,危害很大。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治理小金库,对战胜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保稳定、惠民生"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私设小金库的现状与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私设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彭伟 《经济师》2003,(6):285-285
当前 ,我国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 ,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并花样翻新。其中 ,违反国家“收支两条线”规定 ,私设“小金库”案件 ,屡禁不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正确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 ,彻底根除“小金库” ,借以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一、“小金库”的成因与危害1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 ,违反规定搞自收自支 ,无证收费或强行代收 ,私立账户 ,公款私存 ,往往与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紧密联系 ,并以管理混乱、滥行开支、挥霍浪费为主要特征 ,必然产生腐败行为。2 .管理失控 ,对一些经济实体和负责人缺…  相似文献   

11.
防止储蓄所成为私设小金库的避风港胡正义中纪委几番下文件清理小金库,只是见效不大,其原因是不好清查。据笔者调查,一些单位保留帐外公款,私设小金库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在银行储蓄所开立活期存折户。对此,我建议:1、银行储蓄所应通知公款私存的单位,限期清理其储...  相似文献   

1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外部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会计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社会上虚假发票泛滥,有些企业截留或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设置多套账,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我国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小金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一度还有"反弹"的迹象。为此,建立防范和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不仅是严肃国家财经法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依法治理、加大打击力度,直至最终根除"小金库"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和财政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小金库"的发展范围和金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工商企业到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蔓延.特别是在少数权力部门、金融机构和垄断行业及其二级以下预算单位中,设置"小金库"的现象尤其突出."小金库",从来都被公认为违纪的非法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治理"小金库"问题,多次明令禁止,要求坚决治理.她通过分析"小金库"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严重损害,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根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伦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54-155
伴随着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从行政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变为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单位规模和经济自主权日渐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某些事业单位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为有效遏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加以探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账簿内的收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近两年全国审计机关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经济审计。私设“小金库”是企业领导五大问题之一,排在问题的第二位,仅次于会计信息失真。“小金库”一般是以假账形式非法在单位里出现,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7.
货币资金的价值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内部控制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通过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保证货币资金的完整性;通过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预防货币资金违规行为,保证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宏观调控、微观经营以及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肩负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使命,因此会计信息往往是种种利益关系人关注的焦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始凭证失真;二是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三是成本、利润、资产核算不实;四是随意更改会计报表。失真的会计信息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  相似文献   

19.
审计举报件查证主要是核实举报线索的真实性,即查处国家机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如举报件反映的截留、挪用财政等各项资金,私设“小金库”、帐外经营,侵占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20.
“小金库”存在的危害性和治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力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12-113
"小金库"现象长期存在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中,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干扰和影响。通过小金库存在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背景。从反腐倡廉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高度出发,揭示其对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彻底遏制和杜绝小金库行为的存在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