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对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予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城市化提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量逐年显著增加,但与人均GDP增速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比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甘肃省城市化率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负相关,与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正相关,与转移性收入不完全相关。为此各级政府要在优化农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科技立体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提供农民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行落实"四补贴"政策,开辟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促进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良性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锋 《经济问题》2000,(8):51-52,63
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承受着人口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双重压力,却又难以得到本地非农业部门的支持。我们要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实行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快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交流,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搜集了1990~2012年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研究了我国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消费者价格指数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并且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我国西部各省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相同的;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对他们的当期收入表现出显著的过度敏感性;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最后提出了应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之势。如何建设好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惠英 《生产力研究》2005,(8):42-43,87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水平的历史演变和收入来源演变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分析了西部12省区农村居民与全国的收入差距及收入来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异在于非农业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6.
中部六省多数都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能否大幅度提高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中部地区广大农民能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关键。文章重点对中部六省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中部六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变化以及中部六省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客观描述。最后提出中部六省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西部12省为研究对象,在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框架中,分析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二元结构的特征:城乡收入及地区间农民纯收入差距大、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低、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等,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为资源型重工业约束及传统农业制约、人口生态问题、区域自我积累与投资水平制约.据此讨论了区域新农村建设中二元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诸如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在产业布局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8.
1997--2008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都不断提高,但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小于城镇居民增加幅度,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等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缩小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应该加大对新疆农民科学种田的指导力度,加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推进新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78-2008年数据,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高收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于稳定,中、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波动很大.政府应该不断采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且不同地区宜采用差异化的消费刺激政策,进一步缩小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居民纯收入按来源可分为:劳动报酬、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报酬和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应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瞩目的 成绩,本文就西部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展开研究.基于2009-2019年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在四个维度九个指标下对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普惠金融指数显示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断提高,但广西、云南两地普惠金融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其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但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会对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2.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3.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在低收入人群中作用效果更大,而对农村高收入人群作用效果不明显.最后,文章建议应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加大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和传导机制和优化产业结构,防止返贫困和收入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层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因而东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居于同一平台之上。本文主要从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自身的格局特征、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环境的严峻性以及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三个方面的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调整优化西部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存在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而不断恶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偏失的收入结构、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投入不足等因素也进一步影响西部农民持续增收。只有以产业集群为依托,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最终将关注于真实收入的差异,本文依据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的2000个镇(村)20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社会收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使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扩大10.4%。因此,建议重视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政策设计、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统计。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兰  王珏 《财经科学》2005,(4):148-15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国民收入直接相关.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更加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致使西部地区既是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也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解决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增收受阻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又要注意避免对第一产业的盲目调整,加剧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王双 《生产力研究》2005,(10):49-52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性约束与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大部分资金有限的西部农村居民只能花费其当期的收入,进行生产资料的购买或者生活消费品的购买,呈现短视性的消费特点。针对流动性约束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提出了改革西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效能、发展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三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结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财政、科技、智力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等对西部12省(区)在精准扶贫进程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事实证明,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中农业生产收入还是主要来源之一。对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调整,注重市场导向,使农民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这些已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缓慢,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是决定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其中农业灌溉设施利用效率过低和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明显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农业机械投入的种类,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增产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