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宁 《中华商标》2007,(3):73-75
为顺应中国加入WTO的要求,2001年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的修订,应当说修订后的商标法整体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尤其是针对我国《商标法》与世贸组织规则主要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之间存在的差距,在商标权的主体、商标权的保护力度、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以及商标权行政、司法保护的程序及  相似文献   

2.
耿建 《中华商标》2008,(4):47-49
注册商标无效作为一种法律后果,包括两种情形下的无效,一种是注册商标当然无效、自始无效、绝对无效;另一种是注册商标本来有效,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而最终无效,这是一种嗣后的无效、相对的无效。注册商标无效和注册商标可撤销差别明显,但是我国商标法把“撤销”与“无效”混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商标逐渐远离作为商品的识别来源的基础性含义,而被转化成为一种资产、一种财产。在商标制度的几百年发展中,对商标是否会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或者商标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虽然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商标司法判例和商标理论倾向于认为商标已经从依附于产品的一种标志而转化为一种资产,其价值是厂商不能剥夺的。与此相适应,在商标财产化的基础之上商标权人具有“准作者化”的趋向。这两种趋向奠定了现代商标权扩张理论的基础,它们对以防止混淆为基础的传统商标法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且也不能不深刻地影响到商标立法与司法。因此,从商标的财产化和商标权人的准作者化角度探讨商标权的扩张理论是有益的。本文愿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安青虎 《中华商标》2005,(10):33-37
《巴黎公约》六条之二的规定使用了“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定已在该国驰名”的表述,把一商标是否驰名的“认定”权即判断权赋予商标注册国或使用国的主管机关,但对于“主管机关”,《巴黎公约》没有予以定义。TRIPS协议第十六条对《巴黎公约》六条之二作了重要补充,但未涉及“主管机关”。《联合建议》对“主管机关”作了定义:“指成员国主管认定驰名商标,或主管实施驰名商标保护的行政、司法或准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5.
商标获得注册后,商标权人负有连续使用义务。这是多数国家商标法的共同要求。因为注册商标长期搁置不用,不但该商标不会产生价值,发挥不了商标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人注册登记或使用,即有碍于他人申请注册和使用与其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如此,商标制度设立的意义就无法实现。我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于上述情况,任何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并说明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商标注册无效,是指商标注册完成取得商标权之后,由于商标注册时或者注册后不具备商标注册条件,由专门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宣告该商标无效,从而使该商标归于消灭的制度。商标注册无效,又称商标权无效,或者注册商标无效。商标注册无效制度是法律对商标注册行为欠缺法定条件而作出的否定性评价,所以应该是商标注册行为的无效,称其为商标权无效似为不妥,从概念的科学性出发,本文称该制度为商标注册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靖海 《中华商标》2005,(10):48-51
商标权之间的冲突,是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其享有的商标权向对方提出诉讼请求,对方当事人以行使自己享有的商标权为由进行抗辩形成争议的情形。即诉辩双方均持有注册商标权的纠纷。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4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可见商标法对“其他组织”作为商标权主体的资格已经有了明文的规定。那么“其他组织”到底指的是什么类型的组织,其具有哪些法律特征,行政实践中如何界定等,我国商标法并没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9.
朱凡  刘书琼  张今 《中华商标》2010,(12):37-41
商标权利的取得,有注册主义和使用主义两种制度。世界上多数国家采取注册制度,仅有少数国家采取使用制度,如美国以商标在商业上使用为取得商标权的要件。为了防止商标与商业活动相脱节,各国都规定了商标使用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一、商标权的取得制度 商标权是私权,它真正保护的是经营者的商誉,商标权的客体是商誉而不是商标,因为经营者只有在长期使用中才能将商标和商品(服务)联系起来,商标才具有显著性,才能发挥其识别功能,将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的提供者区分开来,进而衍生出商标的质量保障功能和广告宣传功能。英美普通法国家通过判例认为,经营者通过对经营标志长期使用和持续投入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邱斌 《中华商标》2005,(10):25-28
连云港市工商局的梁宏安先生在今年早期刊登于《中华商标》上的《“欣康”权利归属起纠纷》(编者注:见本刊今年第4期第50页至51页)一文中,曾介绍了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欣康”二字的权利归属而纠纷迭起的情况,并对药品商品名与商标之;中突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日前,笔者因代理了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对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答辩人)就“欣康”商标提起的商标争议裁定案中的答辩事宜,而对该案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有了更加直接、具体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拟以此案为基础,进一步对药品商品名与商业标识的冲突事实及其解决机制加以分析阐释,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权保护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罔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重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商标侵权案件逐年递增,市场上“傍名牌”的现象也是越演越烈。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商标侵权案件也正成为执法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常来讲,我国《商标法》的保护对象是商标权,可是在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却未曾找到任何有关“商标权”的概念,甚至在现行的商标法律条文当中,对于“商标权”这一法律术语也是只字未提。这一情况早在《商标法》第二次修订之时,就为很多知识产权界的专家学者所关注,时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的郑成思教授,就曾在《商标法》第二次修订时明确提出要将《商标法》中的“商标专用权”正确表述为“商标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林华 《中华商标》2008,(2):14-17
一、知识产权行使的反垄断规制《反垄断法》问世,再度引起各界关注。部分舆论乐观地把《反垄断法》视为遏制各种知识产权滥用的万灵药。笔者则认为,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探索。《反垄断法》颁布只是昭示研究的开始,而不是研究的结束。商标权与反垄断的关系充分说明了知识产权反垄断之命题的复杂程度。笔者认为,不加区分地把知识产权作为统一整体研究其反垄断规则是一个误区。知识产权法作为民商法领域相对独立的子部门法,调整范围包含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三大传统分支以及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权等多种权项。各种知识产权之间虽然有很多共性,也保留各自鲜明个性。在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的命题下,应充分针对具体权利做具体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在商标申请程序中采取“一标一类”的做法.即申请人在一份申请中,只能对同一类商品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不允许跨类申请。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过程中,为了向中外商标申请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使商标法达到国际水平。拟将现行商标法中规定的申请商标须“一标一类”的做法向允许“一标多类、跨类申请”的方向改进,即规定:  相似文献   

16.
商标权的限制与漏洞补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制的,即使象商标权这样一种具有排他性、垄断性的知识产权也不例外。许多国家的商标法除了从有效期、地域性等方面对商标权的范围加以限制以外,一般还从权利内容方面对商标权加以限制,但是我国商标法在历经两次修改之后,至今尚未对商标权的内容规定合理的限制。虽然从  相似文献   

17.
蔡葵 《中华商标》2003,(9):59-61
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在《商标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同样,商标的国际性保护问题虽然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已有了原则性的规定,然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网络社会等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如网上广告、网上购物等均涉及商标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商标权取得的方式——使用与注册 商标权取得即商标使用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商标权的过程。就商标权取得的方式而言,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注册取得,即注册原则,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取得,即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一、概述我国《商标法》对注册商标连续三年不使用行为进行了限制,这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注册商标的有效利用,完善社会主义的竞争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商标法》在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用的认定、撤销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较少且存在不合理因素,实践操作中争议较多,笔者就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商标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