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继不久前获得国内手机市场内销许可证后,2005年6月7日,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堪称历年来亚洲最大规模收购行动之一,由此BenQ将一举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预计合并后手机业务年营收将超过100亿美元。据明基董事长李焜耀表示,此次明基与西门子结为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此时,所有对西门子的关注骤然转向明基. 6月8日,明基公司董事长李火焜耀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明基将百分之百收购西门子的手机部门,收购完成之后明基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手机业务将成为明基的主要业务.  相似文献   

3.
蔡亮 《经济》2006,(12):85-86
2006年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经董事会决议,自即日起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而申请破产距明基豪情万丈地收购西门子手机之日仅仅16个月,急匆匆地结束了这桩跨国“姻缘”。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击,是导致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失败的主要因素。”宏荨创始人施振荣这样评价明基的失败并购。  相似文献   

5.
顾列铭 《经济》2006,(12):82-85
“到国外去,你会知道在家拥有的一切多么美好!”歌德在诗中写道。 现在,如果有人要你评论一下TCL与明基这两个企业,你可以用歌德的这句诗来做一个非常恰当传神的表述。 11月中旬,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将结束公司品牌彩电在欧洲市场的销售。TCL的欧洲经营上半年出现了7.65亿元人民币巨亏,亏损源自并购汤姆逊后的TCL多媒体(TMT)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惨败。 而此前不久的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明基在并购西门子的项目上总计已经亏损了6亿欧元。 33个月前,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的交易被视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16个月前,明基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被称为“完美收购”。事实再一次证实,海外收购看上去很美,实则遍布陷阱。 跨国并购的失败案例屡见不鲜,并购的风险对企业家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常识,但为什幺失败者前仆后继?教科书上的总结不外乎是准备不足、经验缺乏、文化差异、团队水平等。但实际的情况远比这复杂,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建辉 《经济》2005,(11):84-86
在卖掉手机业务之后,西门子仍计划5年之内在中国的销售额翻一番  相似文献   

7.
德国西门子公司欲出售旗下手机业务一事一直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但最新的消息似乎并不乐观,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5月5日的消息,有西门子内部人士称,此前呼声最高的买家--摩托罗拉尽管已经做好了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所有准备工作,但在最后一刻却选择退出.  相似文献   

8.
并购     
《现代经济信息》2007,(10):10-11
让企业成为Web2.0思杰收购QuickTree;模拟游戏真实世界英特尔收购Havok;诺基亚西门子扩充中国研发能力;聚焦核心业务三洋出售手机销售部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10.
近期,“手机牌照将取消”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不但久盼牌照的奥克斯、明基等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全国工商联也在此节骨眼儿上对手机牌照制度进行了无情的“炮轰”。而作为手机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虽然目前仍保持缄默,但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逐步落实,手机牌照制度必将做出重大调整。而与此相对应,手机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04,(7):46-52
西门子唯一一家位于欧洲以外的全球手机研发中心——西门子北京手机研发中心于2000年底在北京成立,成立三年多以来推出了多款适用于中低端市场的手机机型,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西门子全球手机销量的30%,来自于北京研发中心所设计的机型。据悉,明年该中心的研发人员将增至1000名,而外籍研发人员只占总数的1%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智慧将成为西门子全球研发队伍的主导,到那时,西门子全球手机的设计都将由北京研发中心承担。  相似文献   

12.
百度员工博客维权、韩国双龙汽车罢工、华为员工胡新宇的过劳死、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失败、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深圳分行的白领罢工、肯德基和飞利浦深陷“人力资源外包”纠纷、UT斯达康辉煌过后人员的涣散等热点新闻,以及招聘洋专才热度升温、中国企业外派经理人、80年代后逐渐成为企业新兴力量的主体等社会趋势,意味着中国CHO新的管理挑战的来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蓓 《经济前沿》2002,(8):46-48
在全球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唯有中国新兴的手机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1.2亿大关,平均每月递增150万用户,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讯市场。 然而,在我国高速增长的手机市场中,国外手机品牌始终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在各地的手机专卖店中,洋品牌手机的人气最旺,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品牌仍牢牢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近20家国产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5,(1):29-29
TCL集团的收购 TCL集团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分别吞下了来自法国的汤姆逊的家电业务、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以及日本东芝的白电业务。TCL的大部分股权由中国政府持有,但日本的东芝公司和TCL的管理层也同为TcL的投资。同时他们也面临和欧洲、日本这样完全不同的企业化的磨合。  相似文献   

15.
殷立春 《经济月刊》2001,(12):16-17
2000年全球手机销售额47.79亿元人民币.2001年预计达到57.94亿人民币。纵观2001年的天下大势.所谓“三国演义”式的纷争早已烟消云散;芬兰诺基亚是一骑绝尘.无人匹敌,摩托罗拉则不但夺冠乏力.连老二的位子都不甚稳固;新贵西门子、三星今年强劲发力,已和爱立信在第三的名号上战成一团;其他诸雄如飞利浦,索尼,松下等,睢有择时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加剧了手机发挥效用的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当前中国手机电视运营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政策管制缺位及政策支持不力、手机电视接收终端技术不成熟、受众享用成本高、手机电视服务市场缺乏成熟的合作模式、手机电视节目内容严重匮乏、公共手机电视缺位等。政府应对手机电视业务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发展公共手机电视,市场发展商业性手机电视,并从传输网络、电视内容、收费模式等方面提出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惠普启程     
2010年4月28日,全球最大的PC厂商惠普和移动手机公司Palm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惠普将以约1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Palm。根据协议规定,惠普将以每股5.70美元的价格收购Palm,总金额约为12亿美元,全部以现金形式交易。该交易已经在今年7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荷兰皇家飞利浦集团似乎一直热衷于并购.2005年飞利浦以2.8亿美元收购Stentor; 2006年1月又以7.5亿美元收购Lifeline Systems;2006年8月飞利浦以43.5亿美元出售半导体部门80.1%股份;2007年2月正式将全球手机业务25%的股权转让给CEC(中国电子);其实,收购仅仅是飞利浦TOP计划中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飞利浦的TOP计划?该计划背后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2005,(1):8-8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04,(12):32-35
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欲称雄全球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债务承担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的多数股权。有业内人士称,这笔交易对于联想集团来说是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