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Y、固定资本投资K、从业人员数量L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利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资金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因此合理增加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998-2008年度全国各省市的GDP、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教育投入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教育投入分别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1953年到2004年的资本、劳动、产业结构变动等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计量分析了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得到许多重要结论:(1)在我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整体上是最高的,也相对稳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特别是随时间的推移,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仍有下降趋势。同时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超过了50%,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为外延型的;从长期来看,两者的贡献率之和有下降趋势。(2)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1991年开始,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已经超过劳动投入贡献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有上升趋势:且二者之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逐渐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影响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金属矿业产出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我国金属矿业现阶段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属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此,本文提出了我国金属矿业今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程工 《湖南经济》2000,(2):18-20
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资本增长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市献率高达75%以上。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高,从1978年至1990年的12年中,我国的技术进步平均增长幅度为主3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员献率为37.18%90年代以来我国这一指标大体维持在3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认…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发展时刻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瞩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后,人力资本因素作为一个新生的生产要素诞生了,它不仅具有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促使其他生产要素提高效率的功能,人力资本积累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收集了1982-2012年有关经济增长及投入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别测算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73%、23.88%、20.19%、38.2%,与以往测算结果不同的是,其中这里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是剔除了人力资本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09年新疆16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研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投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人力资本影响更为显著,新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南、北疆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1-2018年三亚市旅游业、经济发展数据,首先分析了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然后通过索罗余值法对旅游业效率变化及要素投入贡献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旅游业拉动三亚经济增长效应高于其他沿海旅游城市;三亚市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无规则波动,旅游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要素投入,资本要素投入是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对旅游业的贡献并不明显;技术进步对旅游业增长的贡献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7年、2018年技术进步对旅游业增长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促成经济增长诸要素的贡献对于一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运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各要素投入的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试图通过相应的经济计量分析,探寻经济增长源泉,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帅龙 《科技和产业》2017,17(5):108-111
基于我国2005—2014年的31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研发投入作为变量引入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中,并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本省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和邻近省份的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全样本和分区域结果都表明自主研发投入对经济的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主研发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邻近省份的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呈梯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郑亚男 《北方经济》2010,(14):16-17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和推动者。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教育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6—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力求考察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证实东、中、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防治失业崔友平赵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历史性转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却比较缓慢。据统计我国目前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份额是:资金投入占62%,劳力投入占10%,技术进步占28%。我国技术进步对经...  相似文献   

14.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2023,42(1):28-48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技术吸收能力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文章以2000~2015年陕西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计量模型对陕西技术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技术引进和技术吸收能力并未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即陕西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还没有凸现出来。鉴于此,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缺陷。但是,本文通过一个劳动无限供给的拉姆齐模型证明,当存在大量剩余劳动时,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尽管剩余劳动充分就业后技术进步的确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超越资源禀赋条件的增长方式转变可能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并为制订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自然 《北方经济》2007,57(20):9-10
本文通过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增长的正向作用明显,技术进步是服务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则不然.说明了经济普查后的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决策者在推进服务业增长和技术进步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本国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本和技术还取决于外国研发投入的假定,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从时间维度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进口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研发投入不利于技术溢出,而对外开放对溢出产生积极影响。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效应大于中、西部;研发投入对东部的技术溢出起积极作用,而中、西部正向影响不明显;东部地区由于过高的进口比重和进口渗透率导致对外开放对溢出呈现负效应,而中、西部通过对外开放从技术溢出获得较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许冰  崔友军 《特区经济》2006,211(8):375-376
本文以扩展的“索洛余值”模型为基础,利用多元非参数模型的局部线性估计,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以及资本、劳动力、能源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能源的贡献率基本不变,而投资和技术进步在产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等五个部分,进一步利用核密度方法、时变参数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五种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投入是拉动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环境技术进步和环境管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而环境技术效率和产业环境结构的总体恶化则阻碍了中国省区经济的增长;2000年以来,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要素投入是促使中国省际经济差距趋于缩小的唯一因素,而其他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拉大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其中,环境管制对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环境技术效率和环境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产业环境结构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