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继续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3项具体原则:在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上,把握国家需要、市场需要、高校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事实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相统一,以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肖薇薇 《理论观察》2022,(10):46-49
概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程,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党史知识,有助于将青年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党史融入概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生成,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党史融入概论课需要遵循宏观脉络与微观事件相统一、横向比较与纵向逻辑相统一、情感渲染与理性升华相统一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四史”是指导我国未来实践的理论宝库,学习“四史”有重要意义。要学好“四史”,就必须有学习“四史”的正确态度。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作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论,并不是简单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而是建立在次序感、趋势感和共时感基础之上的逻辑感与历史感的三重统一。通过深入分析以三重历史感为基础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可以帮助大家树立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更有效地学习“四史”,并汲取其中的理论营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就其内在逻辑而言,具有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双重特征:就其外在逻辑而言,其科学性还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相统一的特征.科学发展同就其实践价值而言,又体现在多个方面:就其社会层面,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就其人学层面,体现为自由与平等的统一;就其生态层面,体现为人自身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朱丹 《魅力中国》2010,(3X):72-73
美术这种本性决定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生活,也不同于严格意义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始终是审美与非审美的融合统一,超越与功利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六艺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美术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的发展“奇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热议,有赞誉,有指责;有肯定,也有否定,呈现出多种思考与议论。针对这些热议,需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来认识“中国道路”演化的系统性和必然性,进而领会“中国道路”的时代价值。“中国道路”创新和丰富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将“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放在宏观时空环境中来观察分析,以期深刻揭示选择走“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同时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7.
甘霖 《黑河学刊》2009,(3):5-7,19
《德意志意识形态》考察人的本质的逻辑向度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从考虑实践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出发和一切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即个性出发。它虽然没有给予我们任何具体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和结论,但它却有机地集成了抽象与具体的方法、整体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而为我们深入全面考察人的本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何家余  马树明  罗志 《魅力中国》2013,(28):332-332
提要:推行计生柔性执法工作是行政机关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耍举措,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重要手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实践中国梦具体体现.是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方式,她可以适度减少执法的强制力、扩大教育量、缩小对立面.开辟计生和人口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黄爱宝  高明 《黑河学刊》2015,(4):118-120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定与实践诉求,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这一模式应当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求相统一、主要性与次要性地位相统一、整体性与部分性责任相统一、他律性与自律性整合相统一、阶段性与过程性目标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分析与明确构建这一模式的特殊性原则,才能更加深化认识与具体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一般原则,也才能进一步地指导与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思路与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由于没有能够坚持“三贴近”,一些新闻报道中存在诸多问题。实践“三贴近”,需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须做到反映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相统一,创新多种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深度挖掘其内涵要义,恪遵应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个性化和一体化相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以及本土意识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等原则,从政治制度框架、经济基础、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法治环境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发加强系统规划,深化价值和文化认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构建提供“六位一体”综合保障,颇具学术意义和现实理性。  相似文献   

12.
王巍 《新财经》2004,(4):63-63
我们的文化最擅长在感觉的基础上演绎出理性,街谈巷议常常在不同的阶层之间推波助澜而构造出一幅幅搀杂着个人不同情感的社会画卷。一旦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同,这种感觉的理性就会被固化为一种逻辑强加给社会。我相信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大家习以为常,也就得过且过了。问题是,从事企业经营的人每天都生活在一大堆诸如此类的似是而非的主流逻辑中,不胜困扰。  相似文献   

13.
东盟成立50多年来成功维护了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长期和平、构建了有弹性的地区安全生态,但现有研究均无法充分解释东盟成功的原因及其安全实践背后的行为逻辑。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安全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源于其实体主义思维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与安全关系性之间的张力。要理解和解释东盟安全实践,需要运用关系主义思维、破解安全认识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基于世界政治关系理论关于共在存在、关系性身份和关系理性的基本假设,关系性安全认为,以维系共在关系和追求共享利益为导向的关系性身份确认过程,是实现本体安全与物理安全相统一的可持续安全目标的路径,行为体遵循关系理性的能动和创造性实践是关系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关系性安全从理论上克服了传统安全观对安全利益的孤立界定、对心理安全的忽视以及个体理性导致非理性安全结果等难题,也为理解东盟长期和平的安全生态建构以及多元灵活的安全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4.
“义乌试点”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11,(10):17-19
"义乌试点",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国家级改革,是中国国情与经济全球化相统一的联动改革,是以国际贸易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5.
寻觅一种新的透视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方法论体系──关于建构国际关系辩证法的刍议韩卫东,彭泽农(一)历史和逻辑是相统一的,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一种学科的生命力和前景,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以及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已经在实践中发生指导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民主政治下,"政党竞争"和"政党协商"两条不同的制度逻辑。"政党竞争"制度逻辑体现在多元竞争的民主政治结构体系中,代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政党,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程序正义为基本原则,通过竞争性的方式、方法来掌握政权和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政党制度模式。"政党协商"的制度逻辑体现在非竞争性民主政治结构体系下,各政党在特定国情中形成了合作型政党关系,以平等协商、理性共识、合作参与为基本政治原则,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平台来实践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界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遵循了一个"实践—生成"的演变逻辑,针对当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学校的保障力度不足、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协调整合校内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三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丹 《黑河学刊》2011,(9):153-15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沿用多年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去行政化”问题因此成为研究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给予理性看待。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绝不应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管理手段,而是在边界清晰地前提下,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方式,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慈溪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和职工技能等级考评工作,对不同企业按照各自生产发展需要,设置若干个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要求,并确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对员工开展内部技能考评,建立职工技术培训、技能考评、工作业绩与薪金报酬、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技术工人成长成才激励机制。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在该市打火机行业和182家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共评聘产生技术类职工6900余名、技能类  相似文献   

20.
辛万翔和曾向红在《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兼与许田波商榷》一文中指出,《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一书中存有两个缺点: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转型期,不存在一个发育充分的国际体系。其二,大一统观念决定了秦国能够成功地统一中国,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多元化注定使欧洲走向均势体系。他们认为,该书作者(许田波)把欧洲的均势理论错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体系,忽视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本文作者对此的回应是,该文的批评缺乏根据,《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提出的竞争性逻辑的动力学理论其实糅合了欧洲的均势逻辑和中国的支配逻辑。合纵战略不成功是因为集体行动的困难而非大一统观念的存在;而且,均势和主权规范在近代早期欧洲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都同样脆弱。因此,作者认为,辛万翔和曾向红的观点与历史实践不符,他们文中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在于把历史(过去发生的事)和传统(对过去的看法)混为一谈。《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的两位作者所说的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并没有错,但错在他们以为这种观念是秦统一中国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