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秦以后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特点与史料。古代政治制度中王权(或皇权)对社会的支配力和覆盖的广度。中央集权的组织框架、职官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空前加强的时代,明朝的皇帝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监察等权利于一身,形成了高度集权化的皇权政治。但是在明朝的辅政与行政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内阁制与宦官制的并存和互相牵制,终明一代这种奇特的行政组织形式始终存在,对明末政治与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焱 《魅力中国》2010,(32):310-31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行政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提出了民本思想,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几千年来,民本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重要的治国之术,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本思想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入手,归纳总结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朝是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中国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朝建立的一套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既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对当时封建主义皇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和特点对当前我国官员监察制度的建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制度是一定阶级经过了长期反抗封建专制制度、一定阶级自己成了统治阶级后代替封建专制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国家制度.专制制度是等级森严,实行独裁统治;民主制度是公正地和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公正地和平等地对待参与权利每个人.按照上述民主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家就叫民主国家,其典型的国家形式是共和国.民主制度,是针对封建专制及残余的积极的、进步的、文明的制度,是人类追求的崇尚理想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覃雅 《魅力中国》2010,(24):89-90
19世纪中叶俄国的司法改革确立了司法与行政分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审判公开等原则,建立了被告陈述和辩论制度、审判员终身服务制度、陪审员制度、律师制度等。改革动摇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标志着俄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立宪君主制渐进;维护了新阶层的利益,从法律上巩固了农奴制改革的成果,客观上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必须看到,改革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罗雪  张亚玲 《理论观察》2006,1(3):38-39
以科学革命(16世纪哥白尼革命)为界线,技术进步发展史分为前现代时期和现代时期,李约瑟之谜关注的就是中国技术进步为什么在现代时期开始落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制度角度对李约瑟之谜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严格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有效的产权制度,这正是中国技术创新在科学革命之后由领先变为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讨古代监察制度的沿革,分析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重大监察问题的制度安排,可以为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监察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照耀千秋,为中国社会、文化巍巍千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尤其是儒法两家,在客观上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准备了思想基础与制度设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千年,至今封建皇权思想依旧残留.儒家在主观上并无君主专制之设想,但其思想的实行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君权至上,西汉以降,儒生入主中枢,儒生逐渐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配合皇权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打压排斥;法家集大成于韩非子,其思想学说直接为构建封建皇权而服务,成为中国帝王之法.  相似文献   

10.
礼治思想是中国儒家的重要治国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本质是通过建立一整套道德化的礼仪制度来实现封建等级制的分明,从而最终达到维护统治者理想的政治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1.
严嵩与明代的权力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红 《黑河学刊》2003,25(4):52-54
封建专制制度在明代可谓发展到了极至,内阁制以及首辅制是明代专权格局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对明代政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奸臣严嵩正是在专制制度下诞生的一个专制的典型,其专权的原因和实质就在于利用高度集中的权力,通过逢迎献媚的手段迷惑皇帝,从而达到权力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周亚玲 《魅力中国》2014,(23):315-315
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那个时期各国所学习、所效仿的的对象,其中古代婚姻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由其同时存在的封建礼法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其制度的建立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古代婚姻法律制度基本的内容探究,来了解我国古代婚姻法律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永康 《魅力中国》2010,(6):333-334
台谏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台官与谏官的合称。秦汉以来,台谏制度经过长期的萌芽与发展,至宋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宋代台谏制度名义上承袭唐、五代体制,实际上,亦有很大变革,因此与前代监察与谏官制度有很大不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谏院作为言谏机构走向独立;台谏合一之势已初见端倪;台谏更是成为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的重要“砝码”。同时,作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台谏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4.
张书钦  王维 《魅力中国》2014,(18):289-289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历代封建王朝兴衰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总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旭认为进行反清革命需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需要存国魂、开民智。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在宪法中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严格实施权力制衡制度。与此同时,还必须解放妇女,这是建设现代中国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学说,所以,未来的中国应该提倡富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墨家学说,还需要在保存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国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北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履行双维护、双服务职能,施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政建议书制度,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吴增祥 《走向世界》2009,(22):88-93
圣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亦是帝王权力的载体和象征.中国圣旨起源于商周时期,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内容和制式体现了封建历史王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意志.  相似文献   

18.
在动态与静态的视角下,从行政监察机构主体、监察职权与内容以及监察方式这三个维度来探索未来我国行政监察的发展趋势。指出:应完善监察法律法规建设,创新行政监察的方式手段,让行政监察在不断变化的行政生态系统环境中真正对行政权力起到约束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劳动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不断增多.劳动者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甚至走诉讼途径维权是法制建设的进步.同时也为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政府权力机关依法行政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平执法,公平行政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风险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朝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选官、用官制度.这一个制度的可取之处在于有较完善的科举制度、选官措施和监察制度;不足之处是选官用官制度本身只体现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许多内容流于形式,特权阶级凌驾于制度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