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场中打拼,谁都想既能够事业有成,又能够成为上司赏识、同事器重、下属敬畏、外界称赞、内部信服的职场“红”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人缘”往往是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人际关系入手,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起码也可以大部分实现,那么如何在职场中应对形态各异的职场同事呢?  相似文献   

2.
“隐形员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管好你的"隐形员工">一书风靡企业界,被捧为管理的"圭臬".这本书为美国泰纳公司(O.C.Tanner)的管理专家阿德里安·高斯蒂克和切斯特·埃尔顿合著,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独特,仍然是"胡萝卜管理法则"的老调重谈,但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该书的可贵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公司中普遍存在,但却又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现象--"隐形员工"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改徐 《财会月刊》2014,(7):I0014-I0014
专注于工作本身上司与上司之间的意见分歧,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泾渭分明,上司与下属之间的水火不容,身处职场,想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会过这种无奈的“夹板”遭遇,而其中大多数人最大的困扰恐怕就是想不出一个能够保全双方人际关系的“万全之策”。但专家表示,如果你不幸沦为职场“夹心饼干”,应当尽量学会将精力专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企图将纷繁复杂的关系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往往太顾惜自己的“面子”,以为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一件羞耻的事,尤其是让部属知道,更是有损颜面的。他们以为“我身为上司,缺点如果都被部属看透了.那么部属怎么尊重呢?”可是,我认为,不必顾虑这么多。以我个人为例。我从创业到今天,一直都让部属了解我的缺点,并且一再请求指正。可是从来也没有发现那一个部属因此而不尊重我,不但我没有损失,事业反而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5.
犯上有理     
吴定则 《英才》2009,(4):122-123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都不太愿意接纳来自外界的声音。 对职场而言,上司要求下属的是领悟力和执行力,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而后认真执行,产生良好效果就行。上司不需要下慝有不同意见,另辞蹊径。那些揭龙鳞、逆龙须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因此,犯上者一般都以失败告终,那些成功的少数人必有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总会计师》2010,(4):184-184
很多人说“职场如战场”,其实说“职场如商场”更加贴切。因为,在职场上面对你的上司和同事,你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是团结合作的竞争.更多的是智慧的较量。那么在职场上,哪些人最能如鱼得水呢?  相似文献   

7.
高清敏 《新前程》2010,(2):36-37
2005年9月,"黑客"出身的李俊,因没有正规的计算机专业学历,在广州、深圳屡屡碰壁,最终失望而归.然而他不间断提高编程技术,研制并不断完善"熊猫烧香"病毒.随后他与擅长"病毒商业运作"的"生意人"王磊和张顺在"暴利"诱惑下的结合,最终引发了"熊猫烧香"席卷网络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享誉世界的美国职场心理学大师格雷格·拜尔说过:“要看一个领导的性格、为人及管理能力,你不必和他接触,只要从他所领导的下属脸上,便能看到一切!”大师的妙论一语道破职场天机:从下属的脸色,便能看透他的上司。  相似文献   

9.
《新前程》2009,(12):9-9
自信心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可是并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有自信心,尤其是那些剐成为管理层的职场人。该如何去建立自信心,也成为他们的“心病”。  相似文献   

10.
水滴 《新前程》2010,(4):44-45
我曾以为,得到信任并非难事尽管职场危机已过,各大公司的招聘大门重新打开,但身处职场的白领们,内心却从未真正放松过,究其原因,造成职场人心理紧张的因素之一,便是如何与上司相处。一旦在相处过程中出现了摩擦,原本存在的那份来自上司的信任,会不会就此荡然无存?我们又需要通过多少努力,才能重新赢回这份信任?  相似文献   

11.
身为团队的主管就一定是精神领袖吗不然惟有问心无愧地做好自己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身处职场,你的精神领袖可能无所不在。他们也许是伟人,亦可能是你身边一位上司、同事或朋友。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乡镇论坛》2011,(29):39-39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里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靠着在地里刨钱供我上完了小学、中学,可不争气的我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3.
有部门主管向我投诉,指另一含部门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收留了他的一个刚离职的同事.他说,这个同事本该是被撬走的.这令他脸面无光。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少职场人来说,在工作了三五年之后,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都会想到要补充新知识——“充电”。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超过七成半的职员缺少职业安全感,并希望通过“充电”来充实自己,释放压力,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相似文献   

15.
蒙蒙 《劳动月刊》2012,(10):54-54
“跳槽”做全职太太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女人向往做全职太太,似乎这种身份可以昭示老公有经济实力,还显得自己优雅。抱有这种想法,做不好全职太太。以我在日本做了多年全职太太的经验而言:人生中,职场无处不在。假如在职场上未被认可,也别指望把回归家庭当退路。  相似文献   

16.
企业员工集体跳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部分行业集体跳槽事件接二连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周险峰投奔海信"事件余波未平、那边又传"方正高层人事地震"、 "PC骨干集体叛逃"……在这些热热闹闹的"集体跳槽秀"中,北大方正总裁助理周险峰带领团队"集体跳槽"加盟海信,不但引起业界的充分关注,更是在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人们惊呼:PC业惊现集体跳  相似文献   

17.
乐天 《新前程》2010,(2):78-79
当你在下作中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你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找到相关的人去咨询或者求解?其实在职业发展的历程中,单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做到不依靠任何帮助而取得成功,因此拥有一些坚实稳固高效,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的职场外脑非常重要,无论在心理、思维以及谋略上,他们都能为你提供有力的支持,让你有效地解决问题,拓宽视野,增强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张颖异 《劳动月刊》2012,(11):55-55
●工作能力不强而又孤僻的女性一个缺乏职场价值的女性,一方面不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与重视,另一方面自己从心理上也少了几分底气。而这两方面对于一些职场经验老到的男上司来说,全都心知肚明。说到底,这就是他们的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单位若再没有两三个好友,那对于一个想“潜规则”你的男上司来说,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其...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浪潮里发展起来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里,像黄埔军校一样,成了人才输出的大户。与百度和百老汇的关系类似,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巨头某种程度上都变成了创业的黄埔军校。腾讯有南极圈、单飞企鹅俱乐部,阿里巴巴有前橙会,网易有离易,金山有旧金山,等等。(3月9日《中国青年报》)离职员工组成创业圈,让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20.
《厂长经理之友》2012,(4):58-58
陈枝东:第一个是能力,能干事,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第二个是很强的学习能力与悟性,随着公司的发展与成长,你的眼界眼光、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要有所提升;第三个是忠诚度,以公司利益出发,切勿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