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制分流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基本含义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改制分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新途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但是,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每一位参与改制分流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加重视,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改制分流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自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随着国家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改革,除国家重点控制的少数领域外,全国各地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股份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的国有股份逐渐从原国有企业中退出。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中国有股退出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的规定,加上改制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致使改制企业对国有股退出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处理。其中不少改制企业的会计处理明显不合理,甚至出现违反国家有关会计规定和钻国家税收政策空子、挤(侵)占国家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抓大放小”早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了出来,并成为国有经济进行重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方针。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由于国家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不大,加之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中小型国有企业虽不是我国国民经济骨干力量,因其数量大,涉及面广,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说加快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使之尽快地进入市场,是解决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许多难点问题的重要环节。一、我国目前开放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几种改制形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试验都因地制宜,因企制…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 ,近一个时期各地相继出现了企业“改制热”。面对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 ,由于各种原因 ,国有企业职工众说纷纭 ,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 ,才能使企业改制稳中有进 ,充满生机。一、对企业改制认识的误区1、认为改制就是私有化。一些职工认为国有小企业拍卖给个人 ,国有大企业搞股份制 ,允许个人占有股份就是搞私有制。他们不理解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 ,适当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 ,完全符合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5.
王明顺 《公司》2001,(1):11-11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而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则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国有改制企业党组织要真正起到政治核心作用,不能游离于企业经营活动之外,必须通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监督来实现。为了适应改制后国有企业的新特点,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范围、方式、主体,都要相应改进和加强,特别是在参与方式上要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参与范围上,注意三个界限。一是参与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企业党委集体参与决策,而不仅仅是书…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政策精神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商业行业的国有资本要全部或大部分退出,从体制上搞活中小型企业。根据最近国家四部委局出台的中小型企业划分新标准测定:目前,某市国有商业(国家控股)大型企业有中兴商业大厦和商业城(均为上市公司)两户,纯国有企业仅联营公司一户是大型企业。该市商业直属小企业近130户(不包括县、  相似文献   

7.
雷雪松  金英华 《活力》2005,(10):58-59,61
税收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离不开经济,而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税种,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所得税制给予配合和支持。但就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来看,有些方面与企业改制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加以研究解决。下面就中直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现行企业所得税制某些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影响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允许一些非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和一般的集体企业转为民营,由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出让,改制为各类非公有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改制企业在操作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徐平 《审计月刊》2004,(12):19-19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银行债务逃废,保护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明确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责任,根据[1999]中办发第20号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四条“企业领导人员……,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以及2003年12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财务审计”段的相关规定,对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全省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4年底.除260多户商业空壳企业外,全省4895户国有商业中小型企业都将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深化全省流通企业改革?笔者就此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全公司的经济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府“用两年时同完成直属公司改制”的战略部署,坚持“服从改革、勇于改革”的思想观念,全面理顺干部职工劳动用工关系;坚持推进国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操作,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坚持招商引资,科技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稳定一方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蒋跃 《现代企业》2005,(4):8-11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陕西省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省属企业的改革,在改制重组和发展管理上,打出一套“组合拳”,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搞好一批国有企业。国资委和企业要共同做到四个“始终负责”:始终对党和政府负责,始终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始终对职工群众负责。要有所作为,稳步推进,以极大的勇气和气概,克服困难,真正搞好一批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制是我国对公有制经济在整体布局、结构上进行的战略性调整;是盘活国有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不可否认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政策法律滞后、企业管理层弄虚作假、资产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地进行,是当前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贺阳 《企业活力》1997,(10):4-7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贺阳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几乎从城市改革发端,就被提上重要日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87年的“十三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的十五大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的精神,在近几年中,国有中小型企业将逐步改组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的这种改制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计制度改革而是涉及到企业的产权归属、经营体制、收益分配等重大方面的变革。其实施过程既是政府行为,又是企业行为。需要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全体职工共同参与,但主要的实际操作者仍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因此,需要广大的基层财务人员认真领会有关法规的精神实质,学习和研究具体的核算办法,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会计工作。当前,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1997年以来,河南省西峡县着眼于搞活国有企业,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资本运营为主线,以推广邯钢经验为重点,改革产权制度与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走出了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目前,43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38家,其中19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完成改制17家。今年1—6月份,在南阳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益普遍下滑、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下,西峡工业一枝独秀,19家国有工业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强调,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家对国企改革逐步的强调了国企改革的步骤方针,可见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实现国有费产的保值增值.文中以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目前的现状为主线,浅析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与前景,并对改制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抓大放小”经营战略的实施,大量国有中小型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破产、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实行改制经营,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审计部门要紧紧围绕改革这个中心,在企业改制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促进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和深化企业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企业职工利益触动最大的一次改革。企业改制后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实现“三个转变”,势必会带来职工的思想顾虑和情绪波动,引发不稳定因素。做好改制企业的职工思想与稳定工作.引导职工理解改制。进而支持改制、参与改制.营造稳定环境,是顺利推进辅业改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工作安排和具体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的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企业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如实暴露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清查核实企业各项资产损失和债务情况,通过清产核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改制做准备。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了保值增值。截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总资产9.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净资产3.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所有者权益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尽管如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仍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家已颁布执行的文件中,关于资产损失认定的规定比较详尽、具体,而对于负债清理却没有明确法规规章,从而导致了在清产核资中资产的清理比负债的清理更全面、彻底,致使清产核资后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偏低,国有资产流失。改制企业负债清理及分析工作是清产核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制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做好负债清理及分析工作,是关系改制企业清产核资是否彻底、国有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大事。本文主要是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及要求和清产核资工作中实际经验,对负债清理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使参与清产核资的中介机构和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和重视负债清理,为做好负债清理和分析工作、保证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保护国有资产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