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二年的蓬勃发展,国家高新区内已成长起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7,(7):57-57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日前在“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2007年首次讲座上,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为题进行了演讲。曹健林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之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正在向以应对市场需求、突出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内生式”增长转变;国家将在营造创新环境、探索高新区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形态演变、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承担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历史任务。科学发展是时代性主题,国家高新区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旗.为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开辟道路;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国家高新区更应义不容辞,承担自主创新的责任,培育和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业。珠海高新区作为54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力争威为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并颁布相关政策14周年,也是国家实施十五计划的收获年.在过去的一年中,53个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坚持创新与发展的改革思路,着眼于国家发展的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与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化环境,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使高新区成为各个地方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有益的经验.我们从以下各个方面就可以看到高新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二十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新技术产业试验区起,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内布点设立56个国家高新区和众多的省级高新区。二十多年来,高新区持续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创新”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国家高新区以创新为动力,已经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探索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典范,成为聚集技术创新资源,依靠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典范,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成为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体制与新机制的典范,成为聚集国际先进技术与企业,引导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高新区全面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9.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经济体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以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受冲击较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凸显出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更深刻揭示出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承担了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弓1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逆势增长的国家使命。但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经济总量仍有待进一步充实,分布覆盖面仍须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向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新区》2013,(10):42-50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胜利召开,国家高新区在系统地总结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战略部署,继续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点抓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渐成为同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11,(8):71-71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阴高新区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根据批复要求,江阴国家高新区将实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多年创新、创业的艰苦实践与探索,国家高新区为我国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突出代表。近几年,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视察工作,还是国外友好人士参观访问,他们都首选国家高新区,  相似文献   

13.
长沙高新区地方税务局现管辖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1700余户,这些企业遍及长沙市区、东方红镇、星沙工业园区及隆平农业科技园。2005年,长沙高新区地税局收入计划任务为3.039亿元.分局52名干部中征管一线干部17人,平均每位专管员至少负责上百户纳税企业的征收管理工作.导致专管员疲于应付.无暇进行精细化管理。无法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面对税收工作实际。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全局资源,优化征管方法,强化税源监控,提高征管工作效率.实现对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一直是高新区地税局探索研究的课题。税务报告管理系统就是长沙高新区地税局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的大胆创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创新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体系,不断探索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新途径.积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使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中小企业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5.
园区     
《中国高新区》2011,(11):8-8
益阳国家高新区授牌仪式暨建设动员大会举行 11月5日,益阳国家高新区建设动员大会在益阳大剧院隆重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共同为益阳高新区授牌,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批准湘潭高新区为国家高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国函[2009]30号),湘潭高新区正式成为全国第55个国家高新区。这意味着湘潭自主创新的“引擎”成功升级,标志着湘潭高新区的发展被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初,广东省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了解,这是广东省第9家国家级高新区,而目前全国共有83家国家级高新区。广东省国家级高新区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为园区内高新企业融资的方法在全国也颇具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园区     
《中国高新区》2011,(1):7-7
昌吉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2010年12月17日,昌吉国家高新区揭牌暨昌吉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仪式在昌吉市举行。揭牌仪式上,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张志宏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敏锐洞察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批准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拉开了我国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大幕。20年间,国家高新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这是为迎接国家高新区自建设以来第三个10年的发展进行的系统部署,也是主动把握新的时代需求、带领国家高新区再创新辉煌的战略行动。作为一直关注和研究创新,关注和研究高新区的学者,我和我的小组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从新时代、新机遇与战略提升、调整资源配置模式等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