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会计界,商誉历来被分为两部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对于外购商誉的确认,大部分国家在会计实务中或多或少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和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地对外购商誉进行了确认,总的趋势是各国对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与外购商誉相比,自创商誉的确认、计  相似文献   

2.
李洁慧 《财会通讯》2007,(11):42-43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该存货准则对存货的确认、取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存货的期末计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同时也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现从存货的确认标准及其计量、信息披露做简要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明确了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要求企业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外购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实际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会计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外购商誉进行后续处理的各种会计方法,并分析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康均 《广西会计》2000,(6):21-23
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企业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逐渐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的确认再度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的焦点话题。一、现有商誉确认理论的不合理性1.现有商誉确认理论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现有商誉确认理论只确认和计量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则不予确认。其理由是外购商誉的市场交换价值使确认具有可靠性。事实上,这种商誉确认理论并不科学,它违反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外购商…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产重组和企业合并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商誉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要求确认和计量企业商誉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世界上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不尽合理: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这种会计方法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严重违反了会计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对现行的商誉会计做法进行改良,才能如实反映企业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和会计惯例,对于商誉只确认外购部分而不确认自创部分,这种观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已不适用。本文对在会计上确认自创商誉的可行性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商誉的高度不确定性,对商誉是否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明确了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要求企业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外购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它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会计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9.
康玲 《会计之友》2006,(30):11-12
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和会计惯例,对于商誉只确认外购部分而不确认自创部分,这种观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已不适用.本文对在会计上确认自创商誉的可行性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和会计惯例,对于商誉只确认外购部分而不确认自创部分,这种观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企业已不适用。本文对在会计上确认自创商誉的可行性作了研究探讨,并对其确认与计量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郑少东 《会计之友》2005,(11):74-75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的问题,阐述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的理由,并提出对其计量和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商誉本质及会计实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务、会计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商誉是一项企业内部衍生资产,并归纳其具有不可辨认性、不可独立转让性、主观性、间接维护性等特征。在商誉的会计处理方面,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的规定,本文着重分析了自创商誉应予确认的理由并说明了计量的方法。对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本文重点对外购商誉的减值测试法做了分析,对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减值测试办法作出提示和说明。本文还对负商誉的存在性、性质及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不予抵扣的情形有六种,本文针对外购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短缺、毁损和存货在财产清查中出现盘亏、毁损的情况,探讨有关不予抵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誉本质的理论解析与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宋永和 《会计之友》2005,(9A):46-46
增值税不予抵扣的情形有六种,本文针对外购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短缺、毁损和存货在财产清查中出现盘亏、毁损的情况,探讨有关不予抵扣增值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誉作为一个会计概念和经济概念,其本质内涵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而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却偏离了商誉的本质,如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着差异。这种偏离主要产生于计量技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能理解这种偏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处理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规范存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存货信息的真实性,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存货准则遵循国际会计惯例,并注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我们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进行存货会计处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拟通过存货准则基本内容的分析,以求为会计人员理解和应用准则提供参考。一、存货确认解析同固定资产的确认一样,存货准则对于存货的确认也规定了双重条件。首先,一项资产要确认为存货必须符合存货的定义。从存货的基本特征看,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会计实务角度提出获得政府无偿分配、外购碳排放配额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预计负债、碳排放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政府碳排放配额补助递延收益摊销的处理方法,归纳和总结碳排放配额会计信息的披露重点.碳交易会计确认、计量相关准则和公认信息披露指南的缺失,加大了会计人员在处理碳交易业务时选择会计政策的难度.我国应加快制定原则性、导向性的碳交易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0.
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方式有相似之处,即确认时间为企业并购日,确认金额为购买价格低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依据为购买业务中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合法证据。但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应于对负商誉性质的三种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