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留存收益的企业的投资者进行股权转让时,只有选择合理的转让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常见的转让方式有直接转让、分利后转让和清算后转让,本文拟通过举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协议转让为样本,考察了国有股权转让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即国有股权转让的动机、定价机制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约以42:50:1:7的比例分别转让给了国企、私企、个人和外企,转让动机表现为经济和政治动机并存;在定价方面,转让给国有和非国有经济体的股权溢价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转让给国企,转让给外企股权的价格较高;尽管国有股权转让不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民营化的公司,其绩效会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由于《合同法》条文容量的有限性及实践中当事人对法律的了解甚微或者无知,造成许多的债权转让纠纷。债权转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法律问题:分清债权转让与债务转让、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关系;可转让债权的内容;合同债权的转让协议应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后债权转让人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转让定价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税务风险。对转让定价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本文在明确转让定价风险含义、分析转让定价风险的成因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说明,企业在无法避免成为转让定价调查重点对象的情况下,可采用合理准备转让定价同期文档、进行审计防御、进行预约定价等方法有效降低转让定价风险。  相似文献   

5.
资产转让是通过买卖活动在不同纳税主体之间发生资产流动的经济行为。本文所指的资产转让包括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转让、长期股权转让,不包括出售存货、债权和短期投资等资产的转让。资产转让交易涉及的纳税人主要有资产转让方和受让方。其中受让方除应缴纳印花税或与房地产转让相关的契税外,基本不涉及流转税和所得税;转让方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契税、流转税和所得税。印花税和契税的纳税筹划空间不大.因此本文主要对资产转让的流转税和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6.
实际交易中,判断一项转让是资产转让还是股权转让非常重要,因为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有着不同的税务处理要求。本文在阐述如何判断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税务处理要  相似文献   

7.
"营改增"相关政策规定,金融商品转让业务采取差额计税方式。从金融商品转让增值税差额计税、转让价差的抵并规则及税额计算、转让正负价差的抵并范围、相关增值税会计处理四个方面探讨一般纳税人金融商品转让业务财税处理相关问题。同时,对财会[2016]22号文件未明确规定的金融商品转让环节与手续费、佣金等支出相关的进项税额,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与其他一般计税项目合并计税等的会计处理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已成为当前房地产项目转让中较为普遍的手段。因此,对以股权转让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控制方法加以梳理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股权转让实现房地产转让的特点 以股权转让实现房地产项目转让,一般通过对房地产项目公司的股权交易进行。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通常拥有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活跃,由此产生的税收及税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分为有名转让和隐名转让两种形式,以有名转让为基础,分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应承担的税收及税负;以隐名转让的主要实现方式股权交易、投资联营、合作建房为出发点,详细论述了三种方式下的税收政策及避税效果。得出结论:隐名转让背景下,征税方反避税的重点是房地产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时代,作为抵押物的动产、不动产均可转让,未达到约定条件的抵押物不可转让,但第三人享有涤除权。禁止性转让约定违背立法精神,当属无效。转让约定具有登记能力。应在明确抵押权的追及效力、抵押人的通知义务、转让约定的继受的基础上,探究抵押物转让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厘清抵押权人与抵押物受让人间的权力顺位。  相似文献   

11.
国五条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房地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随之而来,项目的转让成为常态。股权收购和在建工程转让为项目转让常见的两种模式,股权收购的项目转让模式,长期而言税费负担重,且潜在法律风险较大,因此在建工程转让应为首选项目转让之方式。文章拟就在建工程转让的条件、操作程序、涉税问题做些介绍并重点指出操作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五条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房地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随之而来,项目的转让成为常态。股权收购和在建工程转让为项目转让常见的两种模式,股权收购的项目转让模式,长期而言税费负担重,且潜在法律风险较大,因此在建工程转让应为首选项目转让之方式。文章拟就在建工程转让的条件、操作程序、涉税问题做些介绍并重点指出操作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ST公司的控制权转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方法分析控制权转让对ST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权转让前一年,ST公司的业绩最差,表明ST公司总是等到最差的时候才会选择控制权转让的方式去改善业绩;控制权转让当年,业绩改善不明显,而控制权转让后的一、两年内,ST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的整合效应需要一定时间,转让后一两年才会体现;转让后的第三年,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表明ST公司控制权的转让较多的注重短期效率。  相似文献   

14.
股权问题关系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转让的制度设计决定着有限公司融资、投资和回收资本等一系列运营活动能否高效健康的发展。本文从股权的性质、股权转让限制的理论基础和股权转让限制的类型划分三个方面阐述了股权及股权转让限制的基本理论,然后从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制度的必要性和默示同意推定制度两方面分析了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制度,最后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两个方面诠释了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对我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股权协议转让是现阶段企业并购的主要形式。股权的转让意味着利益和风险的实际转移。受让方签署股权转让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际获得股权,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股东权益。出让方签署股权转让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转让利益,并摆脱相应的风险和责任。股权协议转让的过程是并购各方相互博弈的过程,涉及股权是否完整有效、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股权转让是否最终完成并有效等诸多法律问题,相伴而生的就是股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和陷阱。一个审慎的并购行为对此不可不查。  相似文献   

16.
单祖明 《财会通讯》2021,(16):148-151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逐步构建,金融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随着信托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的不断增大,信托产品亦随之成为重要的投融资工具.信托受益权的转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交易类型,该类业务的转让行为是否应缴纳增值税?理论界认识不一,实务中执行口径不同.文章从信托受益权转让是否属于金融商品所有权转让角度,论述了该类业务不应涉及增值税的理由.认为信托产品份额转让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应当征收增值税.实务中信托受益权转让与信托份额转让经常被混淆,从而导致对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应当征收增值税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公司股权转让的登记制度目前分为上市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有限公司三种类型.其中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登记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公司,实质上经常受制于大股东或者公司经营层.为了改进股权转让登记制度,应当确认申报股权转让登记的主体是股东,而不是公司;并且应当确认受理股权转让登记的主体全部是社会公共机构、而不是公司.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股权转让登记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现代企业》2004,(1):28-29
日前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有产权转让中的八大“禁区”。《办法》规定,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相似文献   

19.
《财会月刊》2012,(7):96
正财税[2012]6号文件一、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条"转让无形资产"税目注释中增加"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子目。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权利人转让勘探、开采、使用自然资源权利的行为。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不含土地使用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让、转让或收回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二、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所转让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涉及的自然资源在境内。  相似文献   

20.
李飞 《财务与会计》2014,(12):19-21
股权转让尤其是个人之间的股权转让,其所得税及印花税的缴纳历来是税收征管上的难点,因为股东之间的权益转让不会涉及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损益,不会反映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资料上,加之被投资单位对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不负法定的代扣代缴义务,税务部门很难获取股权转让信息,加大了征管难度。单位股东的股权转让,税务局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