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家族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下,机构投资者为改善企业的治理状况而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换管理团队、驱逐创始人股东等手段,却因为无法获得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而无法有效发挥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与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引发控制权争夺;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机构投资者发挥其治理效应仍存在困难;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动因、作用机制、绩效及利弊视角对京东双重股权结构和阿里合伙人制度展开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制度的异同.研究表明:两种制度都在维护控制权、提高长期价值和经营效率、促进优质融资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同时在代理成本和信息披露上备受争议.另外,两者同为同股异权架构,动因都是保护创始人控制权,效应相似,但双方于作用机制、特殊权利、持股要求以及权利的继承和退出机制上差异显著.文章对两种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双重股权结构"中国化"及企业股权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不断扩张,股权融资成为了创始企业的一种选择,但股权融资必将伴随着创始人的股权稀释,从而会导致创始人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俏江南,大娘水饺等.本文从万科股权之争的角度出发,论述双层股权结构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及其绩效的提高,进而实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民营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创始人个人能力、人际网络资源以及创业激情是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公司治理得以持续稳定的基础,对民营企业如何防止创始人控制权旁落,如何监督与制衡创始人的私利行为和决策失误风险,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后股权分置时期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使得控制权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鄂武商的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原因以及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研究表明,鄂武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达到27%,且这一私有收益是造成本次控制权争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后,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国有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内部监督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东北高速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机制与内部监督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发现采用股权制衡结构的上市公司可能会由于多个大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而面临决蓑效率低下、内部监督虚设等治理问题.因此,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监督效率需要制度和思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公司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保护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文章以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同,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即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由于创始人权威及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大股东向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让渡控制权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视角深化对高科技公司治理的理解,可为我国高科技公司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事件作为我国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经典案例,对于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剖析该案例中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之间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和行为,从公司治理角度分别探讨了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以及民营上市企业之间存在的治理困境。以期为深化对职业经理人促进公司治理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营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统一公司经营管理者与家族股东的利益以及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往往采用股权激励制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稀释了家族股份,削弱了家族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但是,另一方面,家族股东常常希望保持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于是,在家族企业中,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控制权之间的冲突由此而生。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沿着两个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以期确保股权激励制度发挥作用的同时,保持家族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阿里巴巴选择到美国上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马云坚持同股不同权,以此来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中国香港认为此制度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同股同权",不符合相关上市规定。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功,刷新了IPO交易最大规模。本文阐述了阿里巴巴不在国内上市的原因,详细分析了阿里合伙人的"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对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从中得到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股权分置改革传递出企业控制权改良性转移的信号。资本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传递出企业控制权革命性转移的信号。控制权转移,犹如股票易手,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位"常客"。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市场指“依托证券市场的控制权争夺”,即股权收购的一些方式:代理投票权竞争、二级市场举牌、要约收购、兼并以及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机制,用以解决企业内的代理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权市场的运作效率,决定着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整体有效性。控制权市场的不规范已成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根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股权的流通性与控制权市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情况下股权的流通性对控制权市场的影响和股权分置改革后控制权市场的变化,并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利飞 《财会通讯》2008,(10):85-86
上市公司私有化(Privatization),是指对上市公司(目标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持股30%或以上)或其一致行动人(如其全资子公司),以终止目标公司的上市低位为目的,通过向目标公司的独立股东(控制权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以外的少数股东)进行要约收购使得目标公司的股权分布不再符合上市要求,或者通过对目标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并将目标公司注销,  相似文献   

15.
争夺代理权是公司控制权市场上一种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方式,它在促成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率、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为充分发挥代理权争夺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国美控制权争夺的实质及其对家族企业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离开国美电器董事会之后,为避免控制权失落而与职业经理人陈晓展开激烈的股权争夺。针对这场争夺凸显出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诸多缺陷及问题,文章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探讨内部权力制衡和内外部综合治理制度等机制的设计,以期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企业的灵魂与先驱,创始人往往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尚缺乏对创始人维持控制权的有效保障。房地产上市企业万科陷入控制权危机难以自救,我国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该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控制权及相关企业制度的大讨论。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万科控制权危机为例,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旨在探讨我国反收购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优化并健全反收购策略的路径,为稳定企业控制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2021,(3):1-1
张近东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转让上市公司苏宁易购23%的股权,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成为一家无实控人的公司。这意味着张近东对他一手创办的苏宁的控制权将大大减弱。对创始人而言,失去控制权显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对于苏宁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纵然创始人有万般不舍的情结,企业也应该有独立于创始人之外的生命。张近东放弃部分控制权,才有可能给苏宁的未来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争夺控制权而产生纷争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争夺利益。控制权之所以成为企业股东之间争夺的焦点,主要还是因为控制权的拥有就代表着一家企业决策权和话语权的掌握,这样就更有方便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行为。雷士照明公司作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其在发展历程中发生的三次控制权争夺之战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阅读相关文献发现针对控制权对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分析,对专门研究公司治理的较少,所以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雷士照明企业控制权争夺案为此次范例,结合对企业已然出现的3次控制权争夺问题以及最终结果予以分析,借此对国内类似民企发展给予经验支持,尽可能的规避企业发生控制权争夺情况,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权力争夺情况的出现,实现可靠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由现金流控制权配置与大贷款人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现金流配置问题表面上是争夺资源,实质上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属于公司财务资本的提供者。目前财务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债权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依然游离在企业权力主导结构之外,赋予以银行为首的大贷款人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势在必行。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大贷款人债权配置,将有助于完善自由现金流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