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德平  涂印平 《企业经济》2002,(10):133-134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机制,建立了以三道监控线为基本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伴随着我国入关后金融领域的正式对外开放及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风险及案件时有发生,给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竞争与创新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从多年来监督管理实践来看,绝大多数金融案件的发生都是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法违章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不力所致.因此,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现代内部控制管理经验与模式,健全和完善有效内控机制,做好内控制度执行评审,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当前开放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问题作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多次发生,让人们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尤其是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已成为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然面临着披露内容质量不佳,评价和缺陷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审计报告质量较低和内外部监管不力的问题.对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外资银行的准入,中外资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措施之一,就是通过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王玮  王键 《四川会计》2003,(3):38-40
银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银行内部建立一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银行内部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在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也专门下发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已经加入WTO,银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背景,就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由于监管力度宽松,现阶段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及其缺陷类型的划分不能客观地反映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存在倒置趋势。上述结论为中国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监管者、投资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投资决策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年和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归类统计,揭露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的18项活动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于内部环境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控制活动中的销售采购业务、资金活动和资产管理等方面,且缺陷披露存在态度不严肃,披露不完整、不规范、无标准且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并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两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红江 《当代会计》2021,(11):100-102
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理论上可以丰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体系,实践方面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管控风险及发展业务,文章阐述了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风险控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控制存在着有效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级分行的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了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控制的驱动机理,发现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改进方案,从而为操作风险控制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整体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因此,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现况进行分析,并探索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6月,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和随后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一起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该体系主要适用于企业,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如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特殊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不强,而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因内部失控而出现的如舞弊、腐败、经营不利、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使得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马灵莉 《当代会计》2021,(2):105-106
当市场经济体制发生改革时,国有企业也要进行改革,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企业内控建设尚未完全成熟,各项机制还没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及其相关配套指引的起草制定,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无从借鉴的、体现我国国情的内控理论与实务,还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十余年了,金融业被推到同世界竞争的风口浪尖,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如何通过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始终是困扰业界的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出发,结合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浅析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急剧增加的现代化社会,通过观察与发现世界上各种各样企业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现代化的每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因为企业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破产倒闭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不得不让当代人慢慢反省大部分企业最终没能成功的原因,其实是由于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各种严重问题,而不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或者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内部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认知与评价,不能局限于公布出的静态财务报表与账务信息,更要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组织的管理状况、运行态势及内部控制系统设计质量。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从2006年和2007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质量,不仅反映了自身内部控制系统执行情况,同时也影响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因此,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依据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制度框架,以2009~ 2010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降低应计质量,其中,较难审计的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应计质量的负影响更大.此研究为中国现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披露制度在经济现实中的良好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建议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在坚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核心指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披露的同时,应通过强化和规范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披露以及建立“信号联动机制”来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缺陷的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