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充分发挥保险在涉农领域防灾减损、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制与作用,必须切实增强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能力,健全农牧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青海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本文试就发展“三农”保险,服务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宜宾市“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如,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城镇化建设难以推进、农民增产不增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引发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低下。本文试图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人手,分析引发问题产生的政策和行政因素,探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和政府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3.
4.
人行沧州市中支课题组 《河北金融》2012,(1):53-55,57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但由于"三农"贷款相较于其他贷款风险较大,"三农"贷款不仅难于享受各家金融机构的利率优惠,还要承担比其他贷款更重的利率负担。本课题研究目的就是力争在增加"三农"贷款数量和减轻"三农"贷款利息负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财政、金融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四川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西南金融》2007,(11):18-19
一、服务“三农”关系国泰民安,责任重大
农行肩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金融服务的重大使命。清醒认识农行责任的重大,对于实现“面向三农、商业运作”非常必要。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只有改善农民的处境,才能实现人和;忽视农民的权益,不仅危及经济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近几年,海东地区财政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金融业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的主线,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和信贷资金对“三农”的导向作用,.使海东地区的农村基本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业科技进步等农村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此,笔者对海东地区财政、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9.
鲍其富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1):38-39,52
“三农”保险不仅是规避农民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农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本文以某地级市为例,从政策性“三农”保险和商业性“三农”保险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剖析了业务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困难,并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基层农行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三农”业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对“三农”的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各投资主体因各种原因,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对“三农”的投入,发展农村信托对增加“三农”投资有其客观的必要性。信托业应在巩固原有城市业务阵地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建各类“三农”基金、发展“三农”项目投资,促进“三农”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构建“三农”投资新格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既是贯彻以人为本治国方略,惠民、安民的一个重大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财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个主管资金筹集分配的职能部门,肩负着不可推卸和其他部门难以取代的特殊重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省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围绕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宗旨,不断拓展贷款范围,服务“三农”,全省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7293万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2.99%。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事关改革成败,而且也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稳定。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就成为我们金融工作者研究的萤要课题。目前,困扰“三农”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村资金缺乏,资金倒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资金现状,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银行而言,县域市场是根基。其在县域市场的表现和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其主体业务水平和“三农”金融服务的成效。本文从沛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出发,对农民的资金需求状况以及农行如何服务“三农”这一历史使命进行了调研。调查结论如下:一是沛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农业强县,单一农户资金需求较为分散,应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币场模式,集中资金重点投放种植、养殖、加工等大户。二是发挥农行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占领农村金融阵地,利用产品优势和服务功能,扎根农村,服务城乡。三是采取奖罚分明的激励措施,对“三农”贷款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合规操作、严控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余德斌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11):56-59
农行吉林市分行是农行系统首批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的地市分行,是全市服务范围最广、网点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该行这几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和经济特点,确定以农户贷款为主打产品,以粮食种植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工作目标,对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现代农业也逐步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陷入“破产”境地。但作为“三农”经济“保护伞”的保险业却发展缓慢,与新农村建设对“三农”保障机制的需求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三农”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逐步调整市场定位,连年增发农户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的资金供给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资金需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前应需要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就阿勒泰地区农村信用社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金融主力军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表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支农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金融能否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整体效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量更大、服务需求手段更广、产品需求更趋多样化,但金融资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支农在体制、机制和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阻滞和壁垒,亟待通过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机制灵活的多元化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以改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