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加深对"信用也是生产力"的理解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十分重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和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讲信用就会促进生产力,不讲信用就会制约生产力发展.要真正发挥信用生产力的作用,就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制度创新就是对人的行为准则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也是生产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需要加快人才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3.
幽默也是生产力 不要以为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或是曾在外国留过学就一定能够在巴西企业中吃香,如果缺少了一点幽默感或是人缘很差,即使是企业管理系的硕士毕业生也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巴西的企业和在巴西开办企业的外国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看应聘者的学历,还要测试应聘者的机敏程度甚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餐饮企业如何在微利时代胜出?餐饮行业赢得利润的新空间又在哪里?高效利用现有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餐饮企业拐向微利时代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而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找到提升利润空间成为迫切需求。有数据证实,当前餐饮企业的上座率要达到125%才能保本,而此前为75%。海底捞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员工的管理和释放,尤其是服务员,他们是顾客口碑的第一面镜子。举步维艰据调查,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仅占据了餐饮成本的大头,也成  相似文献   

5.
6.
7.
餐饮企业拐向微利时代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而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找到提升利润空间成为迫切需求.有数据证实,当前餐饮企业的上座率要达到125%才能保本,而此前为75%.海底捞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员工的管理和释放,尤其是服务员,他们是顾客口碑的第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9.
科技与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两大车轮。文中分析并阐明了管理是第二生产力的科学依据,以及管理成为第二生产力所需具备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反腐败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第一,反腐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统一性;第二,反腐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相融性;第三,反腐败对发展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和  筱筱 《新智慧》2006,(1):34-35
李小琳,前总理李鹏之女,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在很多人眼中她是命运的宠儿,但因其作风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位美丽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先进生产力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入手,说明代表先进行产力是党的先进性最集中、最根本体现,指出在知识经济使生产力发展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应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对宣传加强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统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应是:生产力=人×(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生产对象)×技术。只有这样理解技术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才能避免重技术而忽视科学、重自然科学而忽社社会科学的偏向。  相似文献   

14.
15.
章以较新的认识提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与激励,并提出了开发与激励人才的机制、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重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重视培养科技人才,使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也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在新的世纪,必须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有诸多提法和表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分别就生产力系统的“系统质”、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系统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是:要把“系统质”的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与内部“要素”和“结构”、外部“环境”和“条件”等具体层面的生产力规定区别开来;前者回答的是生产力“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的则是“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既不能把这些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生产力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