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在辽宁省各级旅游管理、农业主管部门支持下,辽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辽宁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和休闲方式,近年来,辽宁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尽的分析,得出结论:外部政策扶持、区位条件、总体氛围以及自身资源特色、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因素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个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咸宁市大幕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资源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最后提出大幕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对策,希望本文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旅游是各种特色旅游的一个细分市场,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存在各具特色的旅游经营模式。广东省江门市棠下镇文化底蕴丰厚,是侨乡文化旅游产品的延伸。现分析了乡村文化旅游模式,对棠下镇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散;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开发缺乏金融支持等问题及棠下文化旅游产品的金融支持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各部门应以旅游景观和建筑为载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蕴含的文化要素,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文化创新角度、乡村旅游产品和资源创新角度提出完善对策,以期激发乡村旅游发展的活力,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积累后才形成了我国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农村旅游行业稳步和大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解决"三农"问题、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未在其经济发展中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在乡村旅游行业发展中虽然政府部门等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但传统文化还是有流失。针对安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本文重点对安徽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因近年来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行,如何有机整合各区域旅游资源已是当下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旅游局和文化部的合并也意味着中国旅游发展将进入新阶段。而在这个新阶段中,以全域旅游为指导理念,基于对徐州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徐州乡村文化旅游提升发展提出建议,促进文化保护传承,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徐州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下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优势和机遇,构建了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为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贵阳山区乡村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村非农就业渠道,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其发展中面临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营销推广力度有待提升、产业开发模式趋于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产业链视角下,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对贵州山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提升一产发展水平,夯实三产发展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开发格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涵等措施,通过探讨促进贵州山区乡村文化旅游的路径,以期更好的推进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以来,全国掀起了乡村旅游热,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几年,随着辽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辽宁依靠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出一系列颇受欢迎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要保持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法律监管机制必不可少。对辽宁省乡村文化旅游法律监管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建立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平台,实行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借鉴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应采取的对策是:政府主导,促进资金到位;重视旅游资源评价,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工作;规范行业标准,完善法律体系;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创建乡村旅游规模化、独特化;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重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通过这些措施,使我国乡村旅游得以有步骤、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及三农问题的快速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王志贤  王爽 《北方经贸》2022,(8):149-15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四排赫哲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四排赫哲族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对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开拓欠缺等问题,从优化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人才建设等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具有巨大的需求与潜力,这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乡村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依托和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是要促进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肖飞 《消费导刊》2014,(5):153-153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辽宁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初步形成了景区主导和乡村参与型、政府主导型、公司主导型、综合发展型等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使辽宁旅游业取得丰硕成果。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行业素质明显提升,必将全面提高辽宁旅游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记住乡愁:旅游开发背景下乡村文化变迁与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久的主题,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深刻的文化变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肯定也会产生变化。在研究分析旅游引发的乡村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新时期下重构乡村文化,唤起人们乡愁情感的路径:挖掘、激活、光大乡村文化资源;处理好乡村文化的市场化问题;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乡村文化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乡村文化展示厅与体验区;积极创造未来的乡村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的振兴与繁荣有重要意义。通辽市位于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和科尔沁文化的中心地区,不仅有草原、沙漠、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是我国蒙古族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条件。据此,分析通辽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本文在分析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阐述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如何传承乡村旅游的文化提出对策建议,以便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体现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9.
王翠莹 《商业文化》2021,(3):110-11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乡村自身的局限性,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甚至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重构乡村文化记忆,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新活力;以创新驱动代替资源驱动开创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创新机制,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确保乡村旅游文化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开发。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厚,合理开发利用既有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