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根据其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文章结合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对美国苹果公司的运营进行分析,简要剖析了不同国家在苹果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扮演的不同定位及其收益与原因,分析认为中国目前的国际商务形势处于一种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情况,中国企业应该在这样的形势下抓住机遇,争取产业的升级,调整要素丰裕程度,从而在当代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已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在量化分析数据要素价值的基础上,基于网络分工视角,对数据要素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展开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但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数据要素将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区域化的方向重构;机制分析显示,数据要素能通过驱动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的相对变动,直接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数据要素还能通过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规则制度领域的深刻变革,间接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本研究为不同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共享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新机遇提供了明确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区域主义及自贸区快速兴起,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皆出现了重大转型,高端垂直分工和中高端水平分工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演变过程中的新常态。而我国加快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助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使我国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仍旧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极易被低端锁定,形成产能过剩。因此,我国一方面应该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高端,实现创新驱动,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同周边国家形成中高端水平分工;另一方面可同非洲等低端水平分工国家形成自贸区,通过高端介入促进非洲国家的发展,并化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从制度、规则、合作、开放、竞争等多个层面牵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牛鼻子",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实现我国乃至全球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由以资源和初级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研发作为获得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以及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途径,研发及外溢能否有效改善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国内研发及外溢和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当期研发及外溢并不能带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的一阶滞后项对当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即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国内研发。从影响机制来看,科技机构数量所代表的制造业获得的科技中介服务程度是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行业内研发外溢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专利申请量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水平是国内研发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TiVA数据库有效测算了1995~2018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并借鉴Cai&Stoyanov(2016)的方法,将中国制造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特征分为年龄增值型、年龄贬值型和体能型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密集使用年龄增值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对另外两种要素密集度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以及各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下,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和转型两种对策举措并举,并在实施差别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中,适应乃至利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自然规律,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刘月 《中国市场》2009,(18):16-17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当今国际分工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性,并且考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应寻求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发展,改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现象,引起了理论和实践部门的极大关注。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动态演进的视角,基于分工演进和贸易增长等经验描述,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当前贸易增速下降的成因,并在理论先导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价值链分工深化到一定阶段后,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作用下,贸易增速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正是当前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单个国家角度看,价值链攀升的动态演进是一个不断"挤出"贸易"重复统计"部分的过程,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意义的贸易增速。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边际深化难度加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正是我国外贸增速下降面临的客观环境,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外贸亟待从以往"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方向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从《国富论》前三章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探讨,并论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制造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并非参与产品内分工就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经济增长、资本积累、FDI和制度质量等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协同;产品内分工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等三种传导途径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产品内分工也通过人力资本"挤出效应"和制度质量"弱化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形成了阻碍。由此,本文提出加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完善产业基础和培育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进行评判。研究发现,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专业化层次较低,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尽管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发展迅猛,但竞争力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从中获取的分工利益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目前处于新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位置。但纵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比较优势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国际分工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学术界更多关注本土要素升级、高级要素培育以及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等作用。本文认为,相比传统的以最终产品为界限的分工模式,在以"价值增值环节"为界限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制度质量可能成为比较优势更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对制度质量的要求更为"敏感"。以分工演进为切入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质量影响价值链分工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年至2010年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并分别运用OLS法和TSLS法进行了静态面板数据固定效应计量分析,以及运用系统GMM法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揭示了制度质量的完善程度对于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外,我们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基础设施以及外资利用也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据此,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制度质量,有助于中国加速攀升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一国(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借鉴Yeats(2001)的方法,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8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度质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及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影响。据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应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同时,着力完善制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了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大于发达国家;不同服务部门的开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零售、电信、金融和专业服务部门的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而运输服务部门自由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助力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问题》2021,(2):96-112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中间投入引入议价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关系;(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私营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存在"劳动技能渠道"和"加成率渠道",但作用方向不同。为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一国(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借鉴Yeats(2001)的方法,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8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度质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及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影响。据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应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同时,着力完善制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