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旭 《市场论坛》2008,(3):14-16
自从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以来,FDI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但其分布呈现出明显区域集聚的特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这三个东部沿海经济带。近年来,FDI开始从东部沿海向外转移,其趋势一是向北部沿海和中部沿海城市转移,二是向东部沿海省内落后地区转移,而FDI并未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转移。针对此问题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FDI区域分布集聚现象的原因,指出西部吸引FDI转移的困境,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丹 《中国市场》2011,(6):54-56
本文首先运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珠三角与长三角内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测算;然后检验FDI对珠三角与长三角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珠三角FDI主要是通过水平和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这一渠道;长三角的FDI则主要是通过水平关联和前向关联对内资企业的生产率产生影响,也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这一渠道。  相似文献   

3.
实用外资对珠三角地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佛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近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大幅下降,珠三角各地FDI流入增长趋势减缓;因此,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各地应调整引资政策,完善产业制度与管理,调整外资进入领域比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资产业链,提升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外资使用效率与内资企业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影响FDI行业分布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除了分析行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之外,本文还重点研究了FDI的行业集聚产生的FDI行业分布溢出。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产品出口比重对吸收FD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内的国有企业集聚对外资企业进入有显著的"壁垒"效应,而行业的工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外资进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FDI的行业集聚对吸收FDI有正向的行业内溢出,而FDI的行业集聚产生的行业间分布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后向溢出方面,但没有产生前向溢出。  相似文献   

5.
沈丹云 《商场现代化》2007,(25):303-304
利用对数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1988年~2003年FDI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较显著;从影响的省份来看,FDI对该区域两省一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1981-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在VECM分析框架中引入时间趋势,将影响FDI的集聚力和分散力进行分离,研究了该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FDI流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与FDI流入存在一种充分体现政府宏观调控"逆向选择"特征的负向协整关系;而且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该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吸引FDI流入长三角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海 《商业文化》2004,(4):39-42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大量进入,无疑是促进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理论入手.针对FDI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考察了FDI占GDP比重的演变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实证模型,对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三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FDI流量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不同区域FDI的产出弹性有很大的区别.且FDI对国内资本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借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层面数据,本文研究了外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动态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早期阶段,优惠的引资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对于三大经济圈吸收FDI都有决定作用。近年来,政策的优惠已经不是决定这三大经济圈吸收外资的主要因素,集聚效应和基础设施,尤其是邮电通讯设施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用地成本过高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三大经济圈外资流入。研究还发现: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外资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是珠三角地区依旧是劳动密集型外资占主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1998—2011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规模和行业特征,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利州}办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当滞后期为1时,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的变化是制造业增加值变化的原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分行业的实证研究。最后,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金砖国家FDI流入量达到3036亿美元;金砖国家FDI流入占全球FDI流入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21%;金砖国家FDI存量约占全球FDI存量的11%;2009年金砖国家FDI流入下降30%,而发达国家下降近40%,危机后金砖国家F D I流入规模恢复速度也快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借助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与价格贸易条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相似文献   

13.
沈国兵 《财贸经济》2011,(9):63-70,135
本文基于分工模式和实证分析探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内向和外向FDI的影响。研究表明:(1)垂直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下游企业、水平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投资企业都会放大关中行业贸易逆差,引发美国上升的行业损害抱怨。结果,美国对华反倾销对这些分工FDI在中国的投资意愿产生不利的影响。(2)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金属制造业、化学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对美出口及其内向FDI产生很不利的影响。2004—2009年中国制造业部门吸收的内向FDI比重出现近20%的:k幅下降,这很好地证实了基于分工模式的理论预测。(3)虽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呈增加态势,但是中国企业并没有积极地采取对美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规避反倾销壁垒,而是选择避税地进行外向FDI。这种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很难形成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Copeland和Taylor(2003)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外资质量特征的外资和污染排放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理论假说,认为FDI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不但取决于FDI的数量,还取决于FDI的质量,相异的FDI质量特征能使FDI数量对污染排放产生不同的作用效应。同时利用1999-2012年珠三角九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印证了理论假说,结果显示,单项FDI规模越大、FDI越投向高端制造业部门、FDI出口比重越高、FDI承载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珠三角的污染减排。  相似文献   

15.
林丽艳 《商》2014,(8):229-229
本文用江苏省1990---2012年国内投资、 FDI以及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和FDI、国内投资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结合江苏省实际现状,提出有效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利用FDI的总额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本文利用江苏省1988~2007年近20年统计资料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滞后分布模型等多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FDI对江苏省短期与长期经济发展以及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江苏省如何有效利用FDI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1-2010年大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检验了FDI溢出与城市生产率间的基本关系,文章发现:首先,FDI对本地城市增长的正效应显著存在并随时间而增强,但其空间溢出显著为负;其次,空间作用在城市增长中扮演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而且长期而言空间依赖有增强趋势;第三,FDI的进入提高了地区城市间增长的条件收敛速度;第四,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核心和外围区城市间都存在并随时间提高,但前者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对于该地区引进FDI和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 (一)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我国的加工贸易早期以来料加工为主,国有企业是从事来料加工的主体,原材料的进口和最终产品的销售都由外国企业所掌握。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进料加工的比重迅速提高。1989年,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53%。此后,进料加工比重不断上升,来料加工比重逐渐下降。自1997—2007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中进料加工的比重由70.3%上升到79.6%,而来料加工的比重则由29.8%下降至20.4%。  相似文献   

19.
马光明  邓露 《财贸经济》2012,(12):94-101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快速升值,而2008年之后我国贸易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本文基于1982-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比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货物贸易顺差存在关联性,货物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越大,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向冲击程度就越被削弱,考察期内平均加工贸易占比达到或超过约30%时,汇率对顺差的作用将偏向于不显著甚至出现正相关。鉴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导致的FDI动机阶段性转变,加工贸易比重将持续降低并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面冲击更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20.
邓路 《财经论丛》2010,(1):12-18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5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该产业FDI进入对不同三位码行业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产生了异质性溢出效应,行业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与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较小、R&D强度差距较大,具有较强消化吸收能力且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相应行业中,FDI进入对其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行业出口导向型程度及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有助于内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吸纳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