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79-79
评点集萃 《“最棒员工”哪里来?》介绍了河北唐山陡河发电厂文化育人的经验,对众多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针对性。这种重视营造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做法,与一些企业动不动就以处罚来加强“管理”,导致员工情绪失衡、  相似文献   

2.
海外资讯     
《人力资源》2013,(6):47
德国:企业鼓励员工走路上下班近年来,很多德国企业都在鼓励员工走路上下班,这一措施既增进了员工的健康,也减少了企业和国家的健康开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就在全球第一个发起走路运动,之后"走班族"队伍不断壮大。一些企业的健康报告显示,走路上下班的员工比开车上下班的员工少请病假。为此,很多企业积极响应,鼓励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哲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管理哲学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创造性及表达,鼓励员工做出决定和决策参与,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其命运和经济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然而,在这方面,世界一些著名企业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经营管理哲学,有的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前现代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没有明确的公开的系统的制度,管理者使用自己的权力或威望进行管理,管理随意、无定数;员工是否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视员工自己的性情而定,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前景没有确切的感觉;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甚至是命令和被命令的关系;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绩效没有太重的关注、员工工作主要靠听从管理者的指令,员工关注的不是自己创造了多少业绩,而是是否完成了管理者分配的任务;员工和"老板"之间就是"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没有确切的信任;企业没有明确的指导企业前进的愿景、宗旨、价值体系,员工每用明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追求,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氛围的总和。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获得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不断实现自我的优越条件。鼓励创新,支持改革,是一切优秀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企业文化的重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  相似文献   

6.
赵丽 《人力资源》2005,(9):64-65
在每一位员工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潜力,企业应给他们充分的机会与鼓励,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的企业,如果运用"头脑风暴法"得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是员工对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目标、管理制度、分配机制、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高度认同,并自愿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仅能够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属。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关系到企业是否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坚持党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寄语"一个做事业的企业,尤其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员工要有责任心,中层要有上进心,核心人物要有事业心,把企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希望中住物业能够发展成为国内最好的物业服务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首先,鼓励员工可以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离不开鼓励,鼓励就是给员工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员工每天的工作、生活中,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会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甚至会改变一个员工对工作乃至对人生的态度。在鼓励的作用下,员工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第二,鼓励还可以唤起员工乐于工作的激情。管理者的鼓励就像一缕春风,滋润着员工的心田,又像一架桥梁,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岂有不爱工作、不愿工作之理?第三,鼓励员工可…  相似文献   

10.
薛仁 《企业文化》2005,(8):79-79
第一,必须忠于你的事业。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且可以通过对工作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也提高他们的效率。第二,必须与员工分享利润。对待员工要像对待伙伴一样,这样员工也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合伙人。第三,要不断地激励员工,但不能只靠金钱。必须想一些新的有趣的办法比如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激励员工,同时鼓励竞争,并进行评分。第四,尽可能和员工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刊物是企业自己编辑、出版、以员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刊物,它集思想性、知识性、信息性、专业性、趣味性于一刊。是一个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传达意见的高质量平台,它作为企业资料,信息交流的刊物,贴近员工生活,受员工信赖,充分发挥其媒介传导催化鼓励的作用,与党报党刊相辅相成,共同肩负起宣传  相似文献   

12.
对薪酬管理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英 《民营科技》2009,(9):143-143
合理的薪酬可以鼓励员工极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微博     
话题1胸襟孙兵-同心动力V:企业家应有的胸襟:1、致力于员工的全面发展,但绝口不提让员工感恩自己;2、用实际行动来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但不提"员工必须忠诚于企业";3、不要期望彻底改变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这已经证明根本不可能,你只需要做到让员工在你企业工作的时间里依照企业的价值观做事就可以了。@乘着云往前飞:绝对赞同!让一些伪企业家看看吧,若干人只会标榜吹捧自己。  相似文献   

14.
陈通荣 《企业研究》2012,(23):68-70
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为毕节市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条件,而这些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并使之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参与"金三角"的区域建设,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从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薪酬体系、企业文化以及员工自身发展等因素对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规划员工职业发展,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等方面来留住核心员工的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应先学会把员工、顾客和股东都当人看,从而转变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会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跟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有三种人:员工、顾客和股东。那么,究竟企业应该以谁为本呢?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理解,企业应该以员工为本,强调的是人才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但意味着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劳动  相似文献   

16.
严川 《人力资源》2015,(3):80-82
过去的一年,人力资源界最热烈的探讨莫过于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与存废:先有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撰文称要"分拆人力资源部",后有《青年中国说》首播、90后老板余佳文扬言:"我的公司全是90后,我砍掉人力资源部,员工薪水他们自己定,我来发!我鼓励员工之间吵架,吵不了就打。"于是,有危机感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脑洞大开,思量着自身职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而一些学习意识较强的企业也相机而动,其中谋划着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7.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只有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自己的员工,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只有企业强大,才能为国富民强和创造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对于企业关爱员工的价值,陈权中说他是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18.
许多企业管理者喜欢用"下不为例"来处理员工和下级触犯制度和规定,并美其名臼人性化管理,有的管理者甚至喜欢在大会上或公共场所宣布对员工"下不为例"的处理决定,用来显示自己宽大为怀的管理风格.但在实践中,这种处理方式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表现为摒弃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宣传什么等等,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来表达、来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和表达企业文化,再好的企业文化规划也是空中楼阁。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优秀的企业和员工形象。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制胜的有效载体。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努力探索和塑造高品位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想不到不戴安全帽的危害这么大","我可不能违章,要不我就成了漫画素材了","想给厂里提点建议,我也画幅画吧"……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积极开展员工"画与话"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而且探索出一条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画与话"活动中,员工们既可以用自己创作的漫画来表达对企业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批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