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雁 《金卡工程》2010,14(6):166-167
在私法二元制结构中,商法和民法是私法的组成部分,民法规范与商法规范相互影响,同时,法律行为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向商行为制度注入了诸多民法思想,甚至有学者,商行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延伸,即商事法律行为。然而,不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功能上看,商行为都是游离于法律行为之外,独立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法律行为理论的本身出发,对商行为做出一定的思考,并对二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翁波 《金卡工程》2010,14(4):209-209
物权行为概念,是法律拟制和极端抽象思维的产物,在民法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定性。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不仅在物权法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民法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瑞敏 《金卡工程》2010,14(3):166-166
物权行为理论自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创立以来,深受德国法学界重视,并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中国的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都继受了德国民法所创设的法律行为概念,但在”物权行为”的存废问题上,则有不同的学说观点。本文首先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相对化,指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物权行为有其存在的制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法上的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为某种单方的行为,依此单方行为可以发生、变更、消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一种权利。由于学界对相关概念认识的差异以及学者自身价值判断上的主观性,使得对形成权的地位及体系构建等产生了分歧。本文分析了形成权的概念,揭示了形成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法上的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为某种单方的行为,依此单方行为可以发生、变更、消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一种权利。由于学界对相关概念认识的差异以及学者自身价值判断上的主观性,使得对形成权的地位及体系构建等产生了分歧。本文分析了形成权的概念,揭示了形成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6.
杨立政 《金卡工程》2009,13(6):59-59
法律行为理论是大陆法系民法的一项最重要的理论,本文拟从学说史的考察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借以研究原初意义的法律行为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陈薇  潘文磊 《金卡工程》2010,14(1):52-53
法律行为是民法理论研究之重点,而意思表示则是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意思表示错误制度历来是民法中的难点问题,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首先引入了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的标准,其次,介绍了大陆法系意思表示错误的几种类型以及意思表示错误产生的法律效果。最后,分析了我国有关意思表示错误的立法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谌琪  潘姚琳 《金卡工程》2010,14(6):28-29
传统民法认为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表意行为,我国《民法通则》更是将其限定为合法的表意行为。本文通过概念分析,论证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的上位概念,不仅包括表意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从而对《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进行评析,并对未来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建构发表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李昱彦 《金卡工程》2009,13(12):102-102
代理制度作为民法中的一项基础制度,扩张和补充了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代理授权行为是否具有有因性或者无因性,则决定着本人与代理人间的基础行为无效或撤销时,授权行为的法律效力。有因说指:授权行为与其基础行为,系不可分离,亦即若基础行为因无效、被撤销等原因而消灭时,其授权行为亦随之消灭;无因说指:授权行为与其基础行为系可分离的,故其基础法律行为虽无效或撤销,其授权行为仍不受影响。对于代理授权行为的有因性、无因性问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学界仍争论纷纭。本文从两学说的理论内容、法律意义及其两学说的利弊来谈谈对代理授权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民法的体系中,法律行为制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意思表示制度作为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既是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据,也是法律行为价值评价的基点,它保证了社会中交易安全的有效进行.但不是每一个法律行为都能顺利的经历成立并且生效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行为,这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为了尽快确定意思表示及所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就要制定一个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11.
高媛 《中国外资》2012,(8):185-186
在民法的体系中,法律行为制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意思表示制度作为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既是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据,也是法律行为价值评价的基点,它保证了社会中交易安全的有效进行。但不是每一个法律行为都能顺利的经历成立并且生效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行为,这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为了尽快确定意思表示及所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就要制定一个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12.
论避税行为的无效性及非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避税行为概念及性质的模糊认识与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反避税工作的开展。事实上,避税是通过异常的行为安排导致国家税收落空,避税行为是违反了民法有关规定的、虚假的、不能导致预期后果发生的无效行为。这一论断能从国外反避税立法与实践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充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票据行为是票据法律行为的简称,指当事人作出的、能够引起票据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票据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即行为人在实施票据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进行,否则其行为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第二,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也称抽象性),即票据行为的法律效力独立存在于其原因(实质)关系之外,该原因关系有效与否甚至存  相似文献   

14.
吕勇 《现代金融》2006,(11):45-45
在目前商业银行的新型担保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物权担保资产,如公路收费权质押、出口退税质押等。这些质押方式被银行大量采用,有些也有政府文件作为依据,但作为一种物权担保,其行为效力和风险防范方法一直是有异议的。一是物权法仍然是我国民法的一个基础理论,而多数的新型权利质押,金融资产中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法律性质上的承认,是不是物权没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民法在法典化的过程中,继承了罗马法法律人格理论中的有益成份,抛弃了该理论中的不足成分,用权利能力的概念取代了罗马法的法律人格。权利能力的本质是平等。受权利能力理论的影响,民法坚实地成为权利法;民法走向权利与义务平衡;民法注重保护人格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不断满足着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从实质上来说,国民经济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和商品交易行为.民法作为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国民经济与民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民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民法规范了市场经济中独立利益主体的行为准则,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国民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民法的繁荣,使民法不断走向优化与完善.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国民经济与民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必然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马斌 《中国外资》2010,(2):141-142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不断满足着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从实质上来说,国民经济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和商品交易行为。民法作为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与民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民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民法规范了市场经济中独立利益主体的行为准则,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国民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民法的繁荣,使民法不断走向优化与完善。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国民经济与民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必然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亚洲 《金卡工程》2009,13(4):49-50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用的观点是行政行为是公法行为、法律行为,不包括私法行为、准行政子那个味和行政事实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符合"词的通常用法",导致某些公权力行为地位不明,与我国现行的司法实践相悖,与行政法治相悖,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行为的概念进行反思,本文拟就行政行为的概念作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19.
马也 《金卡工程》2009,13(4):82-82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日益增多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胎儿利益法律保护的思考。本文旨在探究我国民法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法律意义上的胎儿和侵害胎儿利益的行为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法与宏观调控行为虽然是相互联系的概念,但毕竟要做一些必要的区分.宏观调控行为是政府根据宏观调控法作出的实现宏观调控法的行为,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根据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问题的实质就是一类依据宏观调控法实施的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分析,宏观调控行为具有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是一个妥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