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廷彬 《致富时代》2011,(8):203-203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我国公民的义务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权利的概念和范围出发,在探讨国际社会对社会权利观念确立以及我国宪法有关公民社会权利保障的规定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社会权利保障所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通过修改宪法,完善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商》2015,(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在公民对权利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下,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由,减少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的滥用成为研究公民权利自由的重要课题。对此,一方面应该完善我们的法律规定,规范公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我们应该以宪法规定的限制条款为核心,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求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唐合松  慕楠 《商》2015,(3):217-218
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但是该权利的主体、范围和性质引起了广泛争议。为了更好地使劳动权落到实处,需要深入研究该权利到底是保护谁,保护哪些方面,该权利的性质以及相应地,对国家的要求是什么。《宪法》第42条规定的劳动权的主体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满足特定要求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是不可能从事劳动的人除外。《宪法》上的劳动权就是指"就业权",包括获得职业权、职业选择权和平等就业权。其中,获得职业权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权,而后两者属于自由权。我国对公民劳动权的保护存在立法上和司法上的不足,需要尽快弥补。  相似文献   

5.
德国宪法权利规范内的主观权利是指德国宪法关系内的个体针对国家而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有利宪法地位.此种权利,在形式上可分为宪法规则规定的确定主观权利、宪法原则规定的初显主观权利;在内容上可以分为针对国家为某事的权利、宪法自由和宪法内的个体权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是环境主体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其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客体是整体的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其内容是指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其中程序性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等;其在性质上是一种宪法基本权利,具有宪法位阶,是第三代人权;环境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一项新兴的社会权,是社会国家理念在当代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7.
刘雅勤 《商》2013,(7Z):161-161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进程,应尽快建立起一套体现中国特色的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知情权又称了解权、知悉权,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了解与法律赋予该主体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是宪政的体现,而在我国,宪法中却未规定知情权,宪法对知情权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知情权入宪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立法工作应当对知情权入宪重点考量。  相似文献   

10.
何方 《中国工商》2003,(7):177-178
公民有迁徙的自由,虽然《宪法》规定的这一权利长期以来形同虚设,但公司(这里主要指农民)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实现自由向城市迁徙的情况下,凭一张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机关发给的合法居住证件——暂住证,还是可以在城市里打工的。既然发证件给“农民工”、“民工”或者叫“外来工”,并且他们自己找到了允许他们打工谋生的工作,城市就应该包容他们,不要因为他们衣衫褴褛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一个国家消费者的权利体系是否完备,固然要看一看它的成文法律,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它的宪法是否全面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公民的权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权利会不断更新。而法律的制定总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有时候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来不及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还有的时候法律与法律之间关于公民权利的表述不相一致,甚至在有的时候法律上对公民权利的限制违反了宪法上的基本规定。所以,我们在保护消费者时,既要依据现行法律规则,认真梳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要站在宪法的高度,对法律…  相似文献   

12.
<正>知情权的含义及其宪法地位知情权,英文the right to know,或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法学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Kent Cop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二战以后,随着各国民主主义的不断  相似文献   

13.
宪法修正案高票通过中国新闻网2004年3月14日此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共有十四条。根据修正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了宪法保障;土地征用制度被完善;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进一步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提供了宪法保障;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以及关于紧急状态、国家主席职权、国歌和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等。有关人士指出,中国宪法的此次修改,把中共十六大…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利实现对于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的参与权是公民通过国家不断创造的各种合法途径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利。从权利的本源来看,参与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自然之友上海小组是上海地区专门从事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该组织累计十四次向市环保局和区环保局等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公开环境信息,该行动在环境保护方式的探索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民的选举权作为宪法与选举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公民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权利。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对选举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选举制度的规定比较详细,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关于选举权的诉讼救济的规定还不是很完备。所以,如何更好地完善选举权的诉讼救济对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参加劳动的权利及与劳动相关联的利益、自由、资格和能力。其内容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劳动权益被随意践踏或侵犯的现象日益严重,公民要求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日趋重要。下面,作者就我国公民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静静 《商》2014,(6):168-168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也是宪法最高价值的体现。但是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损害时,怎样实现宪法权利的救济呢?本文针对我国在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宪法权利司法救济的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是一项维持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它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的基础。2004年我国第一次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了私有财产的有关条款,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我国在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方面还并非尽善尽美,因此应当进一步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南希 《商》2013,(14):231-231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现行宪法在社会各项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必须从重视公民宪法教育,培养公民宪法意识;设立宪法监督机构,加强违宪惩治力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破解宪法实施之困,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吴玉环 《消费导刊》2013,(4):168-168
2009年后,微博平台成为公民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而在近两年,“微博反腐”现象也愈演愈烈,某种程度上,这是《宪法》41条所保障的公民监督权利在网络上的实现,也是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