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弗洛姆研究人性的方法、人性的客观现实基础、人性做出了动态性的解释等三方面来探讨了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合理性;从弗洛姆在人性的研究中夸大了个人的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在人性结构中的作用、在消除人性异化的途径上具有空想性、在人性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等三方面探讨了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命观以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整体性生命存在为基础,探寻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从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实践观的视域,去阐释和构建马克思生命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图式,显现马克思独具特色的生命观理论。这一特色的科学理论有助于突破"非理性"生命观的窠臼、摆脱当下现代性生活的危机、指引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方式,追求生命的真善美。马克思生命观从生命意识、生命发展和生命活动三个向度拓展了生命观教育的新视野,丰富了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上说,人具有着一种自成目的性,即对幸福的追求。可人在本性上的自私使其产生无穷的物质占有欲望,然物质上的富有只是给人提供了一种生存,远不是生活,更不是幸福的生活。因此幸福的实现必然要求人性的转向,而教化良好的契合了人对幸福及幸福能力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入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总和”的语义分析 ,认为马克思讲的利益是其主张的人的本质的内容。这可以从人性包含的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予以系统的理论证实。人性内因的七个要素是肉体、需要、认知、实践、活动、时间与空间。人学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石 ,由此可知生产力包含人、财产、知识等三个基本方面 ,知识取代财产支配社会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看到,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了的资本主义又使人产生了孤独和焦虑感,人们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感最终选择了逃避自由。人要真正获得自由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性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引导人们积极培养生产性性格,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海上遇难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分段式管理方法。首先详细叙述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人员数量对人性假设的影响,并通过坐标系模型表现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得出复杂人基础上占主导的人性假设的变化规律,提出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性假设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对现实的管理活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秋红 《企业家天地》2009,(10):193-194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企图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和社会批判的理论结合起来,从分析人、人性入手,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社会的人格和无意识状态,从而构建他的人道主义的社会理论。他的人道主义社会思想,对我们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人的幸福的最高境界。文章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现状,系统考察人的个性发展中的幸福向度,这对正确认识当代人以及未来人的发展趋势和实现人的幸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的需要在网络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极大满足,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人性的全面发展为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本解决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考察人性时,克服了以前的人性论者和哲学家抽象地理解人性的缺陷,运用具体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规定了人性。这对于探究网络道德背后的人性问题,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卫.李嘉图开启了近现代自由贸易的全新时代,但对于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却鲜有梳理或是有所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是功利主义的,其比较优势理论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直到今天仍对诸多领域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持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并以"比较优势陷阱"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这种误读从表层来说是使比较优势学说遭到了错误的质疑,从更深层来说则很有可能使得功利主义受到的诘难超越了其应该遭遇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是否为一种创造剩余价值并遭受剥削的生产性劳动在学术讨论中存在争议。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仅以“生产一般”的观点分析易导致对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认识的片面化,因而需要抓住生产劳动的一般性与特定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性消费”“总体工人”等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产生数据的行为是集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劳动这一观点仍然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列宁曾指出,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列宁的发展伦理思想是奠定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本国发展现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阐明他的发展伦理思想。这包括利用资本主义相对的善,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本思想,在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民生意指人民群众的生存、生计与生活。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成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中国梦成为马克思主义民生幸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民生幸福则表达着中国梦"至善"的追求境界,成为中国梦的旨归,中国梦与民生幸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追求民生幸福、实现中国梦的科学路径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应当重视物的研究,但不能局限于物,应当以人为本,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幸福以及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使人类获得幸福。本文分析了经济学以人为本的原因,探讨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和西方经济学人本思想的代表性观点,最后结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解决人生和谐问题,即个人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等问题,从而获得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中心线索,是人类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自由问题是各种思想体系的重要议题,也是马克思学说的中心问题和理论主题。"政治自由"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真正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马克思不同阶段的著作都有"政治自由"的思想。虽然政治自由并非马克思的终极目标,但是为了人类的幸福,政治自由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产是离不开个体的交往的,人类社会就是人的相互交往所形成的一张巨大的网。人类进行交换,进行物质成果的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神交往。人是情感的存在,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人类要表达愤怒、悲伤等情感,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更重要,如果到处是相互残杀、纷争,人类社会将会灭亡。所以,突出交往实践中的关怀尺度,会对幸福、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中的黄苏子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双重身份性格分裂的女性,她力图从自身价值出发找寻和确立自己存在的意义,却陷入更深的迷失中。作者站在人性的高度审视和剥露人的生存状态,并通过黄苏子传达了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人性形式和人性状态的了悟,以及对现世生存的荒原感和绝望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弗洛姆的哲学观的性质、特点、核心内容及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考察,指出弗洛姆的哲学观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阐述了其哲学所处的时代背景、关注的焦点及其路向的独特之处,概述了其核心内容即人的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