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伟 《中国外资》2013,(21):195-195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城市群物流,这是一个关系城市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当前中部地区城市群物流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下显著提高,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千口贫困地区发展。此外,将主推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平台,而建设长株潭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支持这一长期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构成的"金三角",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城市密集区。呼包鄂三市在构建城市群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体系不完整、城市聚集和扩散功能弱,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合作力度小,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在推进呼包鄂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要完善城市体系,推进行政一体化,加强城市的协作与分工。  相似文献   

5.
贾利军 《时代金融》2009,(6X):35-37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间相互依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彼此相邻的城市必须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国际产业的集聚与分工才更具有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在未来进行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成为其必然趋势。然而地区经济整合通过影响商品、投资和知识流动,影响了各地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因此,进行经济整合产生的增长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通过经济整合产生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减排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可 《金融研究》2018,451(1):67-83
将环境污染视作非期望产出,在一个拓展的增长收敛框架下讨论了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及其理论机制。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数据,构建了一个测度区域一体化的新方法,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跨省城市一体化和省内城市一体化对污染排放强度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城市间污染排放强度的收敛并有利于减排,且近年来这种减排效应愈明显。污染排放强度呈现出条件收敛特征,经济增长收敛是污染排放收敛的重要原因。中国应利用好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减排的双重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构建城市间共生互利的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减排。  相似文献   

7.
郑州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将进一步打造创新发展引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及区域城市相关经济金融指标的定量分析,论证了中原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就如何促进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业的整合与创新、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思  周璐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82-183
2006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心脏",当之无愧地成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交通和文化中心。而任何城市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愈来愈成为国家或地区融人世界经济大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城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打造武汉城市圈是湖北  相似文献   

10.
浅谈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组织曾提出,城市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阶段,就意味着公用投资将超过私人投资,城市化将高速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加速.我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一方面,在此阶段凭借单个城市的发展已不能解决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综合解决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当代发展与下一代发展的矛盾,所以,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区域来寻求解决每个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湖南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加速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入手,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间相互依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彼此相邻的城市必须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国际产业的集聚与分工才更具有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在未来进行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成为其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科学的论证了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了目前适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相似文献   

13.
<正>“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可以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城市群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驱动全国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重点城市群发展现状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我国设立国家级城市群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集聚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降低了我国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偏向于流入城市群城市,说明城市群政策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大于税收竞争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税负水平提高。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城市集群化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集群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金融》2006,(5):65-6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城市数量最多、发展潜能最强的城市群,被誉为中国东部的“金三角”,也是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主要大城市进入离心扩散阶段,对外围地区影响日益加大;外围地区城市功能不断成熟,与中心城市联系日渐紧密。中心城市及其外围地区共同构成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日益频繁流动正在引领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仅从芜湖地区发展态势分析,目前该市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2005年全市利用内资的52%来自长三角,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先行化解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包含多个城市,对各城市间金融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不同时点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资源联系程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和结构,考察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同城化的不断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与区域竞争力也随之提升。近年来,党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作为东北地区的核心,辽宁省抓准时机,做出了构筑沈抚共同体的重大决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地区之间更多的通过建立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来提高竞争能力。沈阳位于东北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和商业的核心。建立沈阳经济区正顺应了区域发展下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     
《投资北京》2012,(10):28-29
中部六省再获国家政策红利继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中部六省各具特  相似文献   

19.
李学锋 《银行家》2022,(10):44-47
<正>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处于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一般来说,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重要全国性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对外交往功能。在我国,自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首次明确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以来,国家又通过批复和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2016年)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明确支持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发展正在突破"行政单元"约束而走向一体化协调,也由此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间的动态协同.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之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多有论及,但很少系统梳理两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更缺乏城市群视角下的异质性诊断.本文基于2012-2018年国内典型城市群1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诊断,对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之于区域经济联系及其一体化程度的具体影响效应和异质性特征做了全面梳理,研究发现:(1)简单做整体观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似乎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显著负向影响;(2)进行样本分组后,该种负向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只体现于中西部地区、区域性城市群及经济联系相对松散城市群,而在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和强紧密联系城市群存在相反效应;(3)进一步做门槛诊断,该种负向影响仅存在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超越一定阀值后,在此之前反而会正向强化区域经济联系.由此,推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区域经济动态协同的关键在于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也应当基于不同城市群的地域特征和行政约束,打造差异化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框架和债务风险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