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企业拖欠国税的原因探析□曹东最近,我们对部分国税部门中央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一些企业欠缴国家税款的情况比较严重。大量的欠税侵占了国家的预算资金,妨碍了国家预算收入的完成,也容易形成“死欠”,最终导致税款的流失。造成企业大量欠税的原因,除企业资...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分类和特征(一)我国税收流失的分类 一是根据税收流失的环节可分为征(纳)税环节税收流失、入库环节税收流失和退库环节税收流失。二是根据税收流失的行为表现可分为偷税、欠税(仅指客观形成无法追缴的“陈欠”、“死欠”及主观故意的逃避追缴欠税)、抗税(应舍弃此极端偏激行为的外在暴  相似文献   

3.
最近 ,我们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发现 ,由于调整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因考虑局部利益或减少改制的工作难度 ,人为地造成国家税款流失。调查显示 :15个改制企业中 ,有6个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借改制逃避纳税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 :一是金蝉脱壳挂空式。部分企业因经济效益不佳等诸多原因 ,长期拖欠税款 ,企图通过企业改制 ,用原企业的资产成立新公司 ,对过去的陈欠税概不负责 ,留下“空壳”老企业来应付以前的欠税和其它债务 ,将国家税收“束之高阁” ,形成死欠。二是分裂重组推诿式。有些企业在改制中采用“母体裂变”的方式分…  相似文献   

4.
郑卫 《上海会计》1999,(8):45-46
当前,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明晰企业产权为突破口的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各地进行得轰轰烈烈。但也出现了借改制之机逃避欠税的现象。因此加强对企业的欠税管理,防止和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推动产权改制工作的健康发展,是税务部门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在改制过程中企业逃避欠税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1.变换名称,金蝉脱壳,逃避欠税。一些债务沉重、欠税严重、经营乏术的企业,借改革之机,重新注册,更换名称,抽走了老企业的资产,原有债务和欠税则仍由已成为空壳的老企业负担…  相似文献   

5.
警惕企业向国家打“白条”文白企业欠税,问题突出,给财政资金调度和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影响和压力,巨额欠税象是沉重的包袱压在财政身上,引起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的高度重视。企业欠税知多少企业欠税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出现的问题。1996年泰安市财政局组织人员对市级...  相似文献   

6.
税收流失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以违反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或违背其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经济生活中实现的税款没有被征收入库,或者由于未征少征税款却骗取多退库而减少国家税收收入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流失现象弱化了国家财力,引起了社会分配不公,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导致资源配置决策失误,并对劳动就业、公平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税收流失的分类和特征(一)我国税收流失的分类一是根据税收流失的环节可分为征(纳)税环节税收流失、入库环节税收流失和退库环节税收流失。二是根据税收流失的行为表现可分为偷税、欠税(仅指客观形成的无法追缴的“陈欠”、“死欠”及主观故意的逃避追缴欠税)、抗税(应舍弃此极端偏激行为的外在暴力特征)、骗取出口退税等形式。三是根据税收流失的税种类别可分为关税流失、增值税流失、企业所得税流失和个人所得税流失等。征(纳)税环节的走私、偷逃税和退库环节的骗取出口退税是目前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渠道,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最为严重且具有代表性。如2001年全国海关查获的走私案件偷逃关税及进口环节“两税”27.3亿元,全国税务系统“两个专项检查”查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62.3亿元和14.2亿元。税收流失之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时下,破产企业的税款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有的企业已经破产了,而税务机关还根本不知道音信,致使破产企业所欠的税款成为死欠;有的破产企业为逃避税收,在职工安置费用上作“文章”,甚至擅自调增资产损失、呆帐、坏帐损失和期初存货等,冲减欠税;有的假破产、真逃税,亦即借破产之名,行甩掉欠税和负债包袱之实。其中,有些企业宣布破产后并未关门走人,而是更名重新登记后又继续生产同样的产品,还向税务机关要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颠倒清偿顺序,使破产企业的欠税成为泡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某市…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少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见“利”忘“义”,偷漏逃欠税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从企业偷漏逃欠税的表现形式出发,介绍税收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一、企业偷漏逃欠税的表现形式企业偷漏逃欠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9.
澳报文 《税收征纳》2006,(11):49-49
据报道.广州多家房地产集团的老板高居“百富榜”前十名。然而。相关部门反映,“百富榜”前10名的其中一位房地产大亨.虽个人坐拥财富100亿元.其所拥有的大集团却连续几年欠下巨额税款.经税务部门多次催缴.至今仍欠税达2800万元。广州市税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部分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广州市的欠税大户.其欠税金额占广州市全部欠税金额的80%以上。”一边是名列前茅的榜中富豪.一边是拖欠巨额税款的“欠税冠军”:一边是暴利行业。一边是欠税大户,充满张力而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两个极端.就这样有机地“糅合”在房地产业身上了.相当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马丽 《草原税务》1998,(3):10-11
近年来,企业欠税的现象较为普遍,国务院厦有关部门曾多次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清理欠税,要努力做到“清理陈欠,避免新欠”,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企业灾缴国家税款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清理滚雪球式的新陈欠税已成为当前税收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难题。经过调查研究,企业大量欠税,税务部门清欠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辜昭  黄艳 《重庆税务》2001,(8):13-15
近年来,税收征管中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漏征漏管户呈上升趋势。二是申报率有所下降,零策申报有所上升,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面临考验。三是税源监控乏力,税收流失严重,特别是欠税数额居高不下,清收欠税十分困难。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权力分散,缺乏制约,随意性很严重。归结起来就是“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因此,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2.
扣押,查封欠税人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以抵缴税款(习称“以物抵税”)是《税收征管法》规定的重要税收保全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的日益严重,各地税务部门纷纷中大税收执法力度,以物抵税已成为防止国家税收流失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项工作在实际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企业破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税收流失严重,同时,在企业破产过程中还涉及一些税收法律问题。诸如:过高的职工安置费用影响税款入库;破产企业的欠税如何清偿;清算期间发生的应税收入如何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4.
欠税问题一直困扰着税务部门,是税收征管的难点,它不仅严重影响到一个地区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而且会造成税收流失,破坏正常的税收秩序。本文结合冷水滩区地方税务局2004—06年欠税数据进行分析,浅析欠税问题的普遍成因以及清欠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英团 《云南金融》2011,(11):52-52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2011年10月8日依法发布“重庆市2011年第2期的欠税公告”,该市共有159户欠税企业和14户走逃、失踪纳税户上榜。在这些欠税大户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相关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成,其中欠税金额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各类欠税金额高达8450余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近三年老河口市国税局2400多万元欠税走出账本进国库。局长陶化东高兴地说:“以前,欠税挂在账上,像决石头堵在心里;现在,企业没了包袱,我们也不怕考核了。”  相似文献   

17.
吴家俊 《天津财税》2001,(10):26-27
企业欠税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财税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老问题。近几年来,欠税问题仍然有增无减,企业拖欠税款居高汪上。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和国家财政预算的执行,干扰了正常的财税秩序,还制约着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如何遏止欠税问题的工最终解决这个难题?本拟就遏制企业欠税的治理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欠税已成老大难问题。它不仅影响了税务机关组织国家财政收入,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公平的税收环境。要真正有效控制欠税,非一招或几招就能解决问题。一、治理欠税难一个“难”字,可以准确地勾勒出当前治理欠税的现状。为了治理欠税,无论是税...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闽清县国税局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面对陶瓷釉面砖企业产销不景气,资金周转困难,欠税不断攀升,收入缺口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分配给我局的税收任务的完成的状况,号召全体干职工发扬“四铁精神”,  相似文献   

20.
据《经济信息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市税务局为打击偷税、欠税现象,经政府同意,会同警方对欠税公司、王厂、商店的物品予以没收,并在闹市区开设了一家。欠税物资商店”,专门出售那些没收来的物品,用出售货物所得款项抵其应缴的税款。因物品价格低廉,“欠税商店”的生意一时火暴莫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