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刊文萃     
信步中关村,一个IBM、APPLE为双足,AST、COM-PAQ为手臂,无法统计的洋货、洋商、准洋货,准洋商做躯干,再配上INTEL的心,WINDOWS的面孔的电脑巨人出现在你眼前。这个事实已无法否认,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已被“计算机大国殖民”民族计算机产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只能在夹缝中抗争。 但是,一个更大的危险正在悄然降临。 如今,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并得到一致认同,一个以电脑网络为基础的、建立在计算机产业之上的信息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膨胀,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信息时代即将到来。 什么是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度,在我国的消费市场上,不少人往往把“洋”和“质量”等同起来,以至出现见“洋货”就买,甚至抢购现象。君不如,“洋货”不等于“好货”,更何况不少“洋货”还是冒牌的假货。也许是吃了亏的原因,人们在教训中渐渐成熟起来。空调市场就是一例。 去年夏天以来,我国的空调销售  相似文献   

3.
1684年(康熙廿三年),清政府重开海禁,是上海经济史上的一个明显转折点。它推动了当时上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承平日久,四民安业,商业景象更为繁荣,成为国内的大城市。县城外东南沿浦一带,北自洋泾浜,南至薛家浜,形成了各种行业性的街道,如洋行街(经营洋货的行号)、咸瓜街、篾竹弄、芦席街、花衣街、豆市街,自十六铺一直排列到南码头,多是行业性的专用码头。各行、各业同乡商帮成立会馆公所至少有二十五个,现就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棉布业、航运业、饼豆业的概况作一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新月异的商品市场,由于文化层次、民族风俗、生活情趣、欣赏水平的差异和经济收入的悬殊.以及对现代生活节奏感反映灵敏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商品质量评价难以很好把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一些误区。一是价格高质量就优。“便宜无好货”这一传统的商品质量评价标准,已广泛地渗透于消费者的心里。然而高价或低价销售策略是现代商战的一种营销战术,价格违背价值的现象,在一些商贸活动中屡见不鲜。价格高质量优的传统式质量评价方式.有很大的片面性。二是洋货质量好。一些消费者盲目崇拜洋货,一味轻信洋…  相似文献   

5.
买办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道霞 《特区经济》2005,(11):163-165
提起买办,传统观点认为他们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的工具。诚然,买办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买办曾是西方国家在华进行经济活动的桥梁,同时买办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导。他们从最初替外国商人收购土产、推销洋货,到洋商企业的附股者,继而将买办资本投向中国近代工业,独立创办新式企业,使得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催生了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加速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潘正炜,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字榆庭,号季彤,商名绍光,副贡生。他于道光二年(1822年)继承祖业,成为广州十三行同孚行行主,外商仍沿用对其先祖称呼,称他为潘启官三世,他在19世纪20至40年代洋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潘正炜父亲是著名的洋商领袖潘有度,外商称他为潘启官二世,他是最富有的洋商。当洋商十分艰辛,而且经济状况及处境不稳定,尤其是行商首领,担负的与外商交涉事务及处理公行  相似文献   

7.
旧中国洋货充斥上海,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首的永安百华公司,以卖全球洋货驰名中外,所有商品都是舶来品,没有一件是国货,上海人也以拥有洋货而炫耀。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一种反常的现象,住在石库门的中产家庭和住在弄堂里小户人家,他们的床上用品,全都是三友实业社的产品,是地地道道地国货,洋货几乎在上海销声匿迹,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中,洋货历来只能以贡品的形式存在。中国人承认洋货制作精美,但更愿意把洋货划入“奇技淫巧”的范畴。鸦片战争后,旧中国在西方炮口的逼迫下开口通商,洋货随之大规模地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越来越喜爱洋货,很少有人能从物质文明进步的角度反对洋货。在近代小说中,“洋货”不仅受到时髦人士的喜爱,而且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必需品。洋货大批量地输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由于国势日趋衰弱,统治者腐败无能,海关洋员利用清朝官员对外交的无知,挤进清政府的外交领域,从而在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扮演了相当不光彩的角色。海关洋员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外交往中具有特定的目的,并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湖北地区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其主要内容包括米谷市场湖北流通的基本情况、杂粮的省外流通,进而讨论了当时的市场联系及流通,盐和洋货的对流,等等。  相似文献   

11.
就象人的姓名起得好,没见面就能给人好印象一样,产品的名字起得好,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就很容易被消费者接纳。如何为产品起一个顺耳的名字,成为企业绞尽脑汁的问题。一些企业在为产品起名字时,热衷于用洋名,明明是国货,也起一个洋里洋气的外国名。报载,近两年来全国新登记注册的商标,有36%取了洋名。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些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浮躁不安的不成熟心态。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取洋名,其动机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心态在作怪,将国货取洋名,混淆视听,让消费者当洋货买去。遗憾的是,这一招还真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原始的法语土地交易档案为中心,运用GIS模拟了1848—1865年间上海法租界区洋商地产空间分布,探讨了洋商地产分布与城市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法租界区如何从一个坟墓遍布的城郊转变为初具规模的欧洲城。本文认为洋商购地是造成城市化的主因。而法租界的自治政体下,购地越多的大地产主,即成为法租界公董局权利最大的当权者。故大地产主不仅控制了土地市场,而且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3.
平时,常有一些同事、亲朋在交谈中,忧心忡忡地提起一种担忧:眼下,崇洋媚外之风越来越烈。一些人唯洋是崇,言必称洋,唯洋货是用。出国留学、观光、考察,甚至嫁个洋人,被作为一种炫耀;坐进口车,冠以酒家、公司、名牌予洋名,被显示一种地位;买进口货,吃进口食品,过进口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山西为例。近期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全省开展了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结构调整的大型调研活动。目前,笔者深入部分市、县供销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研,就山西农村市场改善环境、扩大开放提出了如下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18年),山西祁县人.乔致庸是乔家大院第三代人,行二,是晋商中的代表人物. 清乾隆初年,清政府把蒙古土默特旗的广大牧场大量开采耕种,农业开始得到发展,故内地到关外种地、经商者增多,山西祁县乔家堡乔贵发来到当时的蒙汉贸易地包头西脑包(今东河区西郊)经商.  相似文献   

16.
1933到193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国货年运动,并未获致与洋货竟胜的市场和减少外贸入超的预期利益。民众的崇洋心态是构成了民族产品市场的重大阻力之一,而此种心态的形成,则与洋货物美价廉的路径依赖式影响、上层社会的消费示范作用、消费风尚、商品广告和人员流动而广播蔓延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超级市场"出现并成长在国门之外,是个标准的"洋货"。若是在承认洋货发明权的30年代,既有洋钉、洋火、洋白菜、洋柿子之称,恐怕"超级市场"也会被叫做"洋店"吧。中国"超市"与外国"超市"有很大不同。中国超市有"中国特色"。在国外,"摊商"早已没有了规模。除非特殊产品,卖"大路货"的摊商根本无法与"超级市场"或"连锁店"竞争。因为摊商没有"规模经营",所以成本高,随之价格高。有人以为摊商价高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要来大展手脚、洋证书赶集中国,外资乳业要返攻中国市场、洋葡萄酒蓄谋扩大市场份额、跨国手机巨头力图复辟等等。这是本期杂志重点报道的内容,稍微留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跨国企业将商战之火烧到了中国企业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9.
陆元新 《发展》2009,(9):I0001-I0001
石奔,原名陆元新,号晋郇石翁,1955年生于兰州.祖籍山西临猗,幼年习武术乐理,继攻书画,并长期专,专心于中国书画艺术研究。多年来书画作品屡屡在全国、省、市书画大展、大赛中获奖,其作品被众多报刊及新闻媒体发表。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文化团体及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20.
说到医院,业内人士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药品和医疗器械如今是洋货占主导地位。在医疗器械方面,高端市场是“西风压倒东风”。作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比作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宽大的“塔基”代表我国中小医院,其设备基本以国货居多;尖细的“塔尖”代表大型医院,尽管其数量不多,但是占据了大部分医疗器械资源,使用的基本是进口医疗器械,其中数十家“顶尖级”医院的设备被“洋货”垄断;余下“塔中间”的医院则成为中外产品争夺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